】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德国制造业:抵御“去工业化”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3:39:22


 
  2019年,德国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德国及欧洲产业政策的战略指导方针》草案,重新聚焦产业政策,希望进一步增强德国工业技术主导能力和产业链稳定性。草案要求2030年德国工业在经济附加值总额中的占比从23%提高到25%,并寻求重构德国和欧盟的法律框架,以符合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德国对工业及其转型的重视,使得德国在全球制造业中保持了一定竞争力。尽管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不停转移、重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份额明显下降,但2000年至2020年,德国的全球出口份额基本稳定在8%-10%,显示了德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不过,隐忧也在浮现。2022年德国权威机构出台的“工业4.0”调查报告显示,德国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尽如意,中小企业缺乏数字技术支持,“工业4.0”也几乎停滞不前。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各界人士担心德国有被“去工业化”的危险。媒体报导称,作为侧重于重工业、以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高度外向型经济体,德国众多工业公司将能源危机视为重大甚至威胁生存的挑战,倾向于产业链外移,德国的众多产业可能会加速全球布局。

  美国在此期间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被视为以欧洲去工业化为代价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工商大会表示,约四成会员企业计划未来在美增加投资。与此同时,其他欧洲企业也在考虑推迟在德投资。据德国《商报》报导,仅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核心德国企业前往投资。

  在德国内部,工业版图也在悄然生变。几十年来,德国的经济实力一直集中在南部和西南部。但现在东西部的发展势头形成分化。在整个南部和西南部,汽车行业的传统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马勒、采埃孚已经宣布在需求下降和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裁员,而东部地区的再工业化带来的情况正好相反,大企业在纷纷进行投资。

  当前,德国面临被“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两股力量交织,加上欧洲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德国制造业产生冲击。德国还面临劳动人口达峰后专业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掣肘。德国工业正面临又一次转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