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更具发展空间
纵观今年以来IPO动作频繁的金融科技企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奔赴上市进程的企业性质与三年前已有明显变化,并非以助贷、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务为主,而是侧重于向金融机构提供科技服务的“技术流”,这或许将成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主流。
以目前在港交所递表的第四范式为例,该公司早期通过与大银行的合作,快速建立市场地位。但从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来看,目前第四范式的业务已从金融拓展到了教育、零售等多个行业,且金融业收入规模占比落至第二位。
于A股递表的邦盛科技也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除在实时智能风控、实时智能分析决策等智慧金融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外,也开始在网络安全、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领域进行运用。
“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加快,金融科技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董希淼强调,“当前进入IPO流程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性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第四范式、百望云等都是偏技术层面的金融科技公司,旨在以技术能力服务金融机构,与此前一些以信贷、助贷等为主要业务的金融科技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市场也会更加认可这一类企业的价值。”
田利辉认为,随着监管的逐步明确和落地,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合规意识,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投入,加强风险控制和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实现长远发展和转型。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前景,专家认为不同类型金融科技公司或面临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