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2023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其中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3%、4.1%。21.3%的青年调查失业率,加之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青年就业对经济发展与稳定十分重要,且面临着一定的脆弱性,解决青年就业的阶段性困难迫在眉睫。
环球时报发表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与战略决策学部主任、研究员杨鹏文章分析,青年相对较高的失业率,背后成因复杂。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业调整是青年就业问题的大背景。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新冠疫情后续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对国内经济恢复带来了一定冲击,波及就业市场。其次,青年群体就业技能和社会岗位需求错配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从业技能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年就业群体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缺少与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衔接,与岗位需求错配的矛盾突出。再次,青年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影响就业质量。青年就业群体对市场信息掌握相对不充分,容易产生高于实际的就业期望。择业观上存在着“求稳”的倾向,偏向于公共部门或国有企业,甚至有人戏谑“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文章认为,新时期应对好青年就业问题,要抓住影响青年就业的主要矛盾,从“新、精、深、广”四个维度,助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推动青年就业往“新”走。随着新经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灵活就业、弹性工作将更加普遍。数据分析师、电子竞技员、碳汇计量评估师、家教指导师、研学指导师、民宿管家、咖啡师和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职业层出不穷,为青年群体带来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推动青年就业往“新”走,要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市场信心。鼓励企业积极顺应新经济发展模式,激发更多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同时,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鼓励青年群体投身新领域、新赛道,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推动青年就业往“精”走。实施更加精准、更加智慧的青年就业帮扶举措。一方面,要在就业市场开发、就业创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贯彻“精准化”要求。另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就业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青年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挖掘“就业大数据”,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精确指引,实现青年就业群体与用人单位的精准供需匹配。
推动青年就业往“深”走。青年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极为重要的有生力量。推动青年就业下沉城镇、乡村,一方面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多措并举吸引青年“深”入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县域及乡村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提级完善,为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对不同青年群体施以不同引进计划、培训方案,实现青年人才和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推动青年就业往“广”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是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但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西部地区存在人口、人才流失的现象。一方面西部地区要营造更好的企业营商环境、人才发展环境、人文宜居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科教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更大力度地支持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和延伸形成更多就业岗位,形成对青年就业群体的“西引力”。
文章最后说,青年群体的就业确实面临一定的阶段性挑战。帮助青年度过这一特殊的困难时期,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慌张,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从多维度破解当前的一些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