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从历史必然性把握“新的文化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23-07-23 11:16:12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网评:从历史必然性把握“新的文化使命”

  来源:文汇报 作者:吴海江(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是确定性、必然性论断,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重大命题。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理性、开放和双向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多样、平等、包容的交流互鉴、聚同化异中表达新时代文化自信,在破除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普世与多元的二元对峙中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旨归贡献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讲到,“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是确定性、必然性论断,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唯物史观人类精神解放的现实表达

  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新使命的必然性,首要就在于文化及其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历史性的。一方面,作为社会机体的灵魂要素,文化是附著于经济基础的典型“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文化发展不是自在而为的,文化活动不能跳脱所处的时空条件,也离不开“活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形式。另一方面,文化发展随经济基础的运动而变化,文化生产与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相适应,但这不等于可以无视精神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正如马克思对文化的生产价值评价道:“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共产主义也是实现精神个性自主活动和充分发展的运动。恩格斯曾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列宁也指出,在一个充斥落后文化和错误观念的“文盲国家”,决然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由此可见,精神世界的繁荣是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革命性与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对所担负的文化使命的不断更新和总结,既是深谙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规律认识,也是以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要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