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内蒙古农民土地合作新模式见闻
http://www.CRNTT.com   2023-07-23 12:04:04


 

  社员们告诉记者,在前3个发展阶段中,尽管土地面积有所扩展、种植效益逐年增长,但人地不均矛盾依然存在,加之农民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矛盾突出;特别是土地流转后,一般户在土地上的收入较低,每亩年租金最高时1200元,有的外出农民将土地转给亲友耕种,每亩年租金600元至800元。如今,“新集体”把所有的一家一户小块土地再次平整,推倒地界、水渠、畦垄,“小田变大田”多出15%的土地,分给新增人口,让“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每一个村民都有了同样多的土地、同等的分红额度,使得人口与土地、收益均等化,诸多矛盾得到彻底解决。

  ·农民“慧”种地 卖上好价钱

  如今,在官牛犋南社,机械化作业早已不再新鲜。“比如耕种的时候,每台拖拉机日犁地200多亩,几台机器联合作业,全社3000多亩耕地五六天就能犁完。”侯家营子党总支部委员、官牛犋南社社长高勇说。

  今年,旗里还支持官牛犋南社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平均每亩投入4000元,将17公里外的黄河水引来,采用国际先进的喷灌、滴灌设施,进一步节水、节肥,降低种地成本。

  几位社员带领记者到家里去看“文物”。他们每家凉房都存放着锄头、铁锹、?头、镰刀、连枷、耙子、筛子、铁犁、木耧等各式各样的农具,以及牛马驴骡使用过的缰绳、笼头、鞍鞯、铃铛。78岁的徐宝老人从他家凉房地下扶起一口半人高的榆木座铡草刀说:“这是我家以前的‘粉碎机’。”他乐呵呵地感慨道:世事真是大变样了,现在全部机械化,以前使用的这些工具都“退休”了。

  “前些年我自己种地的时候,买了拖拉机,20来亩地得两个人忙一年。现在大拖拉机耕地,喷灌、滴灌浇水,联合收割机打粮,几个人就把全社的农活儿都干了。”社员刘明兵说,“这几年,啥挣钱就统一种啥,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

  “依我看,土地增收附加值的天花板还可以突破。”高勇说,合作社已积累12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旗里去年又奖励官牛犋南社高标准生产经营示范基地资金46.7万元,今年的高标准农田改造还可以增产10%,“今后我们进入智慧农业阶段,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向土地要更高的效益,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