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表示,除了用于和人形机器人互动之外,“自在肢”还可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做出需要手臂、手和手指运动的动作。在未来,人们可能会看到背上“长出”翅膀的人,或者无人机附着在人们身上。
·一半是生物体,一半是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在不断进步,而“自在肢”代表着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协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尤其是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据《纽约邮报》报导,6月15日,全世界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半机器人——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去世,享年64岁。
7年前,彼得被确诊罹患渐冻症,这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斯蒂芬·霍金也得了这种病。确诊后,“血肉苦弱”的彼得选择了“机械飞升”,作为延长自己生命的解决方案。
通过胃造口术、膀胱造口术、结肠造口术以及全喉咙切除等改造手术,彼得提前去除了有可能在身体退化后危及生命的生理功能,早早用机器替代了肉体器官。
他还将自己的椅子进行改造,上面安装了机械臂、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操控电脑、轮椅和其他设备。
彼得生前曾表示,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彻底改变人类的意义。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一个原型,一个新人类,一个关于人类面向未来如何实现巨大飞跃的早期实验品。”他说,“而新人类,一半是生物体,一半是人工智能,利用现实的无限可能性来成为我们选择成为的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几十年后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