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国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头羊”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07-26 09:16:25


  中评社快讯/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需要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突出核心功能、着眼重大需求、坚持实体经济、坚守发展底线,大力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奋力建设安全产业,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突出核心功能  大力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钱勇文章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企要把握新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核心功能建设,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展现新作为。

  强化高端化发展。国企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持续提升高端化发展能力,构建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经营架构,创新价值传递环节和传递方式等,建立“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建立智能化客户分析、沉浸式用户体验设计等客户管理模式,健全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共创机制。驱动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流程创新,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路径,标准化大数据分析洞察市场趋势,挖掘利用和循环反馈数据。建设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搭建关系立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互通“人+机+物”,高效共享利用各种要素资源,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和迭代创新。

  突出数字化发展。国企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发挥骨干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建设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构建万物互联的产业平台和百企互动产业生态圈,牵引各类资源合理流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牵引数字化智能化产学研用系统和技术创新集群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取得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突破。整合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牵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形成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和“乘数效应”。增强数据采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应用广度深度和共享服务水平,推动管理决策链、生产制造链、客户服务链反应更加敏捷、高效、精准,建设数字企业智慧企业。

  坚持绿色化发展。国企要明确绿色发展目标,加快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等绿色低碳化发展,绘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分层次开展绿色创新技术研究,提前布局相关领域创新研究、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推动共性绿色技术研发。加快产品绿色设计,加快培育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现代绿色低碳产品,全过程、精准、协同减碳,建设绿色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开展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以清洁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基地,增强绿色能源设施供应能力,提升用能效率。

  着眼重大需求  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章指出,国企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赢得竞争优势。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国企要围绕核心功能建设,加大前瞻优势领域布局力度,优化高端制造业布局,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产业布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战略实施,打造快速反馈、敏捷响应的新型组织模式。经营策略灵活多样,突出研制世界一流产品、提供世界一流服务、创建世界一流品牌,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和专业、增值服务的新业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培育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国企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把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超前部署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一批基础性、前沿性技术,联合不同创新主体开展交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主要方向,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技术研发,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持续强化生态建设。国企要探索建立战略新兴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型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构建不同价值链相互交织、协同互助、连接紧密的价值网络,形成彼此相互联结、实时互动的价值链,推动虚拟与实体空间的互联互通、集成资源、价值流动、精准分布,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分配,深化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协作,降低组织生产运营成本,让“共生空间”的不同主体协同发展、共创价值,构筑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国企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境外企业、科研机构联合设立在华研发机构,在国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主动创造条件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积极开展国外专利布局,共同形成国际标准。通过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并购和重组等方式,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开展重点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等,深耕国际市场,培育国际化品牌,抢抓新赛道、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