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石化: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7-27 12:28:15


 
  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旋转上升、犹如丝带飘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火炬“飞扬”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它的外壳关键材料,来自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在高于800摄氏度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解决了火炬外壳在1000摄氏度高温制备过程中的起泡、开裂等难题。

  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材料,每根纤维直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7到1/8,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2022年10月,我国首套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生产线在上海石化投料开车。

  大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天津南港乙烯项目60英寸超大口径裂解气阀一次吊装成功,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科炼化项目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炼化生产装备技术,国产化率超过95%……中国石化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聚焦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等领域,统筹推进前沿领域研究和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急需的高端材料、特种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实力。40年来,中国石化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授权量突破6万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7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85项、中国专利金奖22项,涌现出30名两院院士,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石化计划以年均增长10%的标准加大研发投入,持续锻造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技术快速迭代能力,不断聚集发展新动能、释放发展新动力,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绿色转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捉”,通过管道输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在齐鲁石化,这一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预计15年累计注入1000余万吨二氧化碳、增油近300万吨。

  “吞”进餐饮废油,“吐”出生物航空煤油。在镇海炼化,国内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传统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少50%以上。

  能源高质量发展,既要安全高效,也要清洁低碳。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西氢东送”管道建设启动、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国内最大……近年来,中国石化统筹推动氢能、地热、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形成了多能互补格局。同时,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促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能源产品绿色化,助力供给端和消费端同步降碳。

  中国石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对接民生需求,努力提升品牌美誉度。连续多年坚持开展“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情暖驿站”、“司机之家”、“爱心驿站”等公益项目,用真情温暖社会;疫情发生之初,第一时间转产增供防疫物资,12天火速建成熔喷布生产线;脱贫攻坚战中,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的8个县、750个村全部脱贫摘帽,“十四五”时期,计划继续投入不少于15亿元的帮扶资金,助销农产品不少于4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走向世界领先为使命和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