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乡村振兴“合伙人”活跃在齐鲁大地上
http://www.CRNTT.com   2023-07-30 14:40:12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从“因为土壤不行,种啥啥不成”的穷村变身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沂蒙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东仲都村的变迁背后,是当地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众多乡村振兴“合伙人”的加入,带来资本、项目、观念,改变着东仲都村的村民和村貌。

  7月24日—27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主题采访团来到菏泽市、济宁市、临沂市3个地级市,发现乡村振兴“合伙人”已遍地开花。

  从泗水起步,乡村振兴“合伙人”样本成形

  再次见到田彬,距离上次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他,已经时隔3年。48岁的田彬头发白了一大半,面容苍老了不少。但他告诉记者:“一切值得!”

  田彬如今的身份便是乡村振兴“合伙人”。他说:“乡村振兴,我们既是推手之一,也是利益相关者。”

  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之后,田彬约三五好友回到家乡,改造了东仲都村一个废弃的粮库,取名“等闲谷艺术粮仓”,开始了创业路。拥有艺术创业经验的田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等闲谷艺术粮仓”主要将闲置宅基地、地方特色产品等资源赋予乡间文化艺术气息,创造和衍生新产业、新产品。

  在此思路下,他一手推动的阅湖尚儒研学游基地“经风历雨”,逐渐成形。龙湾书房、鲁班记忆木工坊、陶朱工坊、艺舍、方寸园、七间民宿等场所,像一串珍珠被串联成研学线路,并在一年里吸引游客20万人次。

  与此同时,东仲都村也在变,农村变景区、农家变客房、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数据显示:2022年,东仲都村集体收入达到59.7万元,拉动周边15个村群众和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

  如今,在泗水县,像田彬这样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越来越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