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化投入高、竞争强,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外,还要尽快将中小企业的创新产业带入产业化进程。尤其要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高校、科研单位培育专项领域的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向“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实现“专精特新”领域人才和企业的厚积薄发。也就是说,要通过专业化的引导和服务,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减少盲目性,明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方向和未来市场,凝练企业核心能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期待各地在完善财税支持、信贷扶持、融资渠道、创新研发、产业培育、数字赋能、人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质量品牌等政策的基础上,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主动打好可持续发展“组合拳”。尤其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优先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等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力求通过政策助推和苦练内功,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