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公益诉讼助力守护国财国土
http://www.CRNTT.com   2023-08-09 14:45:31


  中评社北京8月9日电/网评: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守护国财国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实”为主题发布了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本次发布的4个指导性案例涉及大数据赋能税收监管、闲置土地分类处置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在有效保护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国有财产、国有土地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利益,是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属于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建立之初就确定的法定领域,是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最早的法定“责任田”,也是检察机关必须坚决守好的“主阵地”。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民生热点问题,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推广运用数字监督模型,着力提升办案质效,发挥好公益诉讼检察促进国财国土领域治理的制度作用,助力国财国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在此次发布的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规范成品油领域税收监管秩序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标油”问题,检察机关对无证无照加油站损害公共利益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发现“非标油”不仅在消费端违规抵扣增值税问题突出,而且还存在销售端偷逃税款问题,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对于这一问题,检察机关设计研发了“非标油”综合治理监督模型,通过与税务部门的监管数据进行碰撞分析,锁定了偷逃税款的违法线索。随后,检察机关向当地税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得到采纳,由税务部门对涉案加油站作出了补缴税费、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案的成功办理,启示检察机关:一方面要把督促整治偷逃税款违法行为作为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能动履职开展法律监督,对各类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全链条打击,坚决保护国有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应当增强大数据思维,要在公益诉讼办案中强化数字赋能,高度重视对所涉领域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将从个案办理中归纳的经验打造成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走出一条“解析个案、梳理要素、构建模型、诉源治理”的新型法律监督路径,提升监督质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