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内需 多举措稳增长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呈现总体回升向好态势,预计下半年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同时,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在政策上,应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多渠道多举措稳增长。
下半年,宏观经济将呈现明显改善的特征。首先是外需放缓、内需增强。中国经济虽然还将面临外需放缓等因素的考验,但在居民消费逐步恢复、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预计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有望进一步转强。其中,基建投资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其次,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地。过去三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当前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适度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的空间。接下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各类宏观政策都将适度发力,以提振经济复苏动能、兜牢民生就业底线。
首先,以积极财政政策实现稳增长和扩内需。
一是新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适度调整相关税费,促进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而推动企业扩大产能。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应着重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潜力。为此,财政税收政策可以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推动恢复和扩大需求,为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强动力。“钱袋子鼓起来”是居民消费的底气,因此,政策应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为此,可以考虑优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有针对性地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此外还可以完善慈善税收政策体系,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二是通过减税降费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减税降费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还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进步,进而优化产品供给。根据当前居民消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财政税收部门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针对研发项目的判断、管理与评估制度,提高企业享受优惠的确定性和准确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适应消费升级新要求,带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更好发展。
三是切实加大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地方政府部门要紧紧围绕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要关注地方政府的投资效率,防止盲目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杜绝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逐步完善财政项目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用绩效来评价结果及后续预算安排。
四是财政税收政策还可以促进居民培养绿色消费理念,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未来,可进一步细化相关优惠支持政策,更好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比如对车船税进一步进行差异化制度设计,促进居民交通出行更加绿色环保,助力绿色低碳消费。
其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
一是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既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又要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在当前阶段,货币政策既要实现保增长和稳就业,又要保持宏观调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式和目标。
二是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防范外部冲击。目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实现了以短期利率等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控,为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可考虑适度扩大市场化利率报价的参与范围。未来货币政策还应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与跨境资金流动的跟踪,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出风险的预警;与此同时,应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弹性,扩大其浮动范围,通过汇率手段构建应对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再次,增强产业政策透明度,补齐基础产业链短板。
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应在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的基础上,创造和完善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并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产业政策的透明度。就未来新兴产业而言,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仍是未来经济转型的长期方向。在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方面,应通过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发展风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以及数据中心等绿色新兴行业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平台经济政策方面,鉴于平台经济在稳经济、保就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应在优化监管的同时,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在扩大开放方面,创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外资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公平竞争,并推进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的待遇公平化,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应从根本上改变产业政策前置审批过多与监管失效的状况,使产业政策总体上朝向更加市场化方向迈进。
三是加快基础产业链补短板。目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在一些高科技环节仍受制于人。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对于那些对未来投资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技术或具有较高成熟度的技术,应该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服务业方面,应加强服务业的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发展非常依赖外需和出口导向,导致制造业占比较高,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较为缓慢。未来产业发展更加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尤其是更加依靠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形成优化效应。为此,应加强企业自主研发,攻克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加强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