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力实施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23-08-11 08:58:12


推动自贸区高标准建设,是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
  中评社北京8月11日电/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已宣布的外资准入政策要抓紧落地见效。”这对新发展阶段把握自贸区建设重点方向、加快自贸区建设进度、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学习时报发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仲伟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江涛文章表示,自2013年设立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达到21个,实现了京津冀全覆盖、长三角全覆盖,同时叠加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布局。2022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18.1%,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7.8%,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地方产业基础和特色,积极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端高新产业,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多年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先试先行,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以及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至全国,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文章分析,国际经贸规则试验田。在国际经贸规则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先行先试,寻求高质量发展突破点。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践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制度模式就是“试验田”的生动实现。一方面“一线放开”实现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目标,将RCEP、CPTP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际经贸规则引入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试点,使“试验田”有“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则可最大限度防范制度创新带来的风险外溢,确保压力测试的安全进行,使“试验田”的“界限分明”。同时“区内自由”在实质上大幅简化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货物流转手续,保证“试验田”里“稻谷飘香”。
  进出口贸易新枢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的特殊功能区,大多设立在富有经济发展潜力、贸易多且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相比国内其他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生产到消费环节,要素流动更加畅通,生产效率更高,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又可以吸引和集聚更多更优质的生产要素。一个地区拥有畅通的循环经济,意味着该地区拥有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集聚,从而为经济大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显然,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更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最佳连通器。

  改革开放新高地。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的试验田,是育苗圃,不是栽盆景。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一旦与其他地区成功融合,则可推动全国范围的深化改革,真正发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探索形成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至全国或特定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外贸进出口、提高创新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扩大金融开放和规范法治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效显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