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中国式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14:20:44


 

  清华大学金融学院朱俊生研究员指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要发展个人养老金,拓宽参加范围,通过领取时对投资收益部分做免税扣除、适时提高享受税惠的缴费额、拓展税收优惠方式调整财税政策,建立起二、三支柱对接机制,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是降低商保个人自付比例,完善商保与基本医保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厘清商保与基本医保边界,完善社商融合的制度设计,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三是 “用虚拟的社保支付与实体的医养服务结合满足人民获取优质康养服务资源的诉求,让筹资+服务”重新定义养老生活。

  中国社科院李军研究员指出,按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在于把握好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巨大是基本国情。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表明,21世纪的中国经济是新的老龄经济,要充分认识现代经济增长特征与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影响。李军指出,目前我国养老金来源机制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即以劳动要素报酬为基础。但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资本和技术要素不断替代劳动要素,即“机器替代人工”,其结果是企业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员工时,工资总额便很少甚至为零。这意味着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的养老金来源制度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为此,需要考虑重构基于全要素贡献的养老金来源机制。李军认为,保持我国经济的生产性和可投资性至关重要。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的基础是提高收入,而收入根源于生产成果。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在于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要适时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及其技术水平与老龄经济相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孙鹃娟教授指出,要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互关系。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且仍在迅速扩大,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目标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的背景和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本质要求中蕴含了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时需要深入研究、系统谋划、重点推进的核心问题,例如,如何统筹兼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老龄领域凝炼中国经验并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问题。孙鹃娟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充分吸取各国在推动现代化进程、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和策略的经验教训,更要基于我国的国情特点、人口老龄化特点、老年人群特点来构建本土化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实践体系。

  北京大学鄢盛明副教授指出,总结提炼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经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面对当前养老领域存在的挑战,政府应创造条件让各主体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力。要充分认识老龄社会带来的重大机遇,科学识别老龄问题的严峻性,减少老龄问题不当宣传带来的不良影响。要高度重视代际融合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代际相互合作的强大作用,来分散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和压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