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米价飙升助长粮价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15:53:38


 

  日经新闻数据表示,时隔7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大米短缺风险,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升高,导致作为大米主产区的东南亚地区因降雨不足而出现乾旱。

  张建平指出,印度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40%,在大米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颁布出口禁令是当前多国接连出台出口收缩政策的关键诱因。主要粮食生产国为优先保证国内供应,陆续宣布出口禁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粮食供应脆弱性与不稳定性,俄罗斯与乌克兰于2022年7月达成的黑海粮食协议近日终止,“欧洲粮仓”乌克兰农产品出口渠道受阻,对外粮食供应减少。俄乌冲突后,美西方对俄制裁令国际粮食生产与贸易系统受冲击,推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形势升级。

  ·携手应对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球粮食市场供应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张建平指出,“全球粮价将在高位波动,可能继续攀升。粮食供应不足与粮价飞涨对经济欠发达的大米进口国影响尤其大。国际社会需高度关注。”

  路透社报导称,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是大米主要出口国,中国、菲律宾、贝宁、塞内加尔、尼日尔利亚和马来西亚是大米主要进口国。非洲许多国家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尤为高,如果粮价继续上涨,非洲多国由于外汇短缺,可能难以进口充足的食品,饥饿人口将增多。

  大米价格高企对全球脆弱的粮食供应结构造成冲击。彭博社报导称,受俄乌冲突影响,小麦价格暴涨甚至一度断供,一些进口商选择大米等其他曾经价格相对稳定的谷物作为解决方案。而目前大米和小麦供应均出现短缺,粮食进口商难以找到合适替代品,粮食供应链脆弱性更加凸显。

  张建平分析,当前,全球应对粮价飙升的压力较大,化解粮价高企带来的粮食危机需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破除国际粮食生产与贸易系统障碍,推动黑海粮食协议尽快重启。另一方面,联合国粮农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应继续加强国际协调,维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