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2023年,首批企业名单、商品信息和监管方案已批准实施,相关企业已向境外公司确认首张再制造产品进口订单,首台再制造机器即将于9月入境。
十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推动金融领域首创性、引领性开放项目落地。截至2023年8月,外商独资券商、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大批金融项目落户上海自贸区,80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上海设立了12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
2022年,21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的18.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863.4亿元,同比增长53.2%。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占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却贡献了全国六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总值和吸收外资总量,为中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为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
文章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而且为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巩固经济全球化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品和要素流动更加畅通,生产效率更高,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又可以吸引和集聚更多更优质的生产要素,所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并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效联通起来。因此,自贸试验区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集聚,这不仅能为中国经济循环提供动力,而且直接助力经济全球化发展。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基本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管理模式,确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并持续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捍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
未来,中国还要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试点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