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避免陷入“经济增长话语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23-08-22 08:25:25


 
  先看影响价格的因素。中国的低通胀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最重要的因素是能源价格。中国能源价格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中国已经采取了多元化能源战略。我们已从48个产油国进口原油,从10个天然气生产大国进口天然气,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能源多元化供给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抗风险能力、抗国际价格波动的能力在上升,这是直到现在中国生产资料没有急剧上涨非常重要的原因。

  现在欧洲制造业向美国转移,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问题,北溪管道被炸之后,欧洲低价能源渠道被彻底切断,导致欧洲能源成本不断上升,欧洲的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断提高,欧洲几十年的低通胀格局被打破,变成高通胀、高价格、高成本、高风险。此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也加速了这一进程,使欧洲制造业更加难以在欧洲本土生存。

  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石油没有储备,一旦产生和欧盟一些国家那样的情况,中国的通胀会应声而起,生产资料价格马上就会飙涨,进一步带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涨,制造品的价格马上也就上去了。从这个角度看,维持低价格,不是经济衰退的表现,而是经济稳定的重要表现。从这个角度看,这确实是成绩而非问题。不能简单地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方式只看数字,单纯看数字全是问题,但是把结构掰开揉碎来看,实际上这是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为中国经济争取的好的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我觉得分析问题要换个角度看。

  再看社会消费品价格。中国通胀率比较低,食品价格总体稳定,没有出现粮食危机,这几年猪肉的供应也是挺稳的,特别是大规模养殖,加上国家的储备,在平抑市场价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油料价格也是稳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保证了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把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粮食的稳定,生猪养殖规模化、养殖结构性调整,油料的保障,这使体现人民生活支付成本的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保持了稳定。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配套体系是完整的,国内劳动力价格虽然在上升,但是有一部分产业链、供应链重新布局,转移到东南亚一些劳动力价格低的地方,这一方面有美国对我施压在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因素,也有符合全球产业转移规律的成本驱动型的渐进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进口实际上也降低了消费品的价格。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调整过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规律意味着,全球产业链会不断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供应链结构。同时,这也扩大了生产范围,创造了新的财富或者是新的产业布局。

  现在从能源价格,从大宗商品、粮食油料、生猪价格看国内都还是稳定的,我们变成全球性通胀中价格最稳定的国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