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中评社 蔡卓君摄) |
中评社北京8月27日电(助理记者 蔡卓君)8月17日下午,全球化智库(CCG)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在北京CCG总部举办新书发布会暨CCG创办15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发布了全球智库研究最新重磅图书《大国智库2.0》,来自国内20多位中国智库领军人物和智库相关领域资深研究学者出席活动,并围绕智库建设与创新发展展开热烈探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主要围绕智库发展的“两个改变和三个着力点”展开说明。
孙明表示,“两个改变”即为如今国际舆论环境的改变和智库建设背景的改变。第一,国际舆论环境的改变,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西方动用舆论武器,全方位、全天候、全领域地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2018年《纽约时报》在一段时间之内,十篇报导中有六篇都在抹黑中国,可以想象,如今现这个数字应当是有增无减。再者,西方舆论非常喜欢报导新疆,前不久的新疆喀什的古城保护,我们派了调研组去查看,发现古城保护的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做得很好,所以我们邀请了许多国外媒体前来采访报导,但是最终发现西方舆论却都在批判古城保护,认为这抹去了维吾尔族的特色。最后,前不久阿根廷前驻华大使卸任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名为《静悄悄的入侵》,是关于中国软实力影响力上升的,整体基调和表达相对客观的,但是依据这个名字其实可以发现倾向色彩非常明显。不难看出国际舆论环境较之于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智库建设的背景改变,在国际形势及舆论大环境变化下智库建设面临新的破题需要,疫情三年以来,三个群体对中国的形象影响较为突出:第一,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自“一带一路”后,中国企业对于中国的形象塑造影响较大;第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包括留学生、青年群体,以及走出国门的游客等。第三,走出国门的中国智库,据悉70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建设了智库700多家,平均下来每所高校有10家智库,3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布局建设的新型智库也纳入了省级重点,平均下来每一个省有十多家,除此之外,在中国智库体系建设中像CCG这样的社会智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中国智库的未来拥有巨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