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文,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一政策红利无疑将利好暑期档、国庆档各优质影片定档落地,带领电影市场持续升温。
文旅消费市场火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强大韧性
“暑期文旅市场如此火热,与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直接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告诉记者,随着积压的旅游出行需求得到释放,各类文旅消费在今年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就已经显露暖意,并在暑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除了“报复性”消费现象,张德勇表示,这还与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消费市场供给质量有明显提高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消费者已不再局限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而是向无形的服务消费拓展和升级,突出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消费愉悦,出游、看演出、观影就是这种服务消费的重要构成。而为了顺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各方面近些年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消费市场供给质量,在更高水平上适应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张德勇看来,暑期三大消费市场亮眼的“成绩单”,是消费的“主引擎”作用凸现的一个缩影。“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在于内需,尤其在于消费。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大幅高于2022年全年,也明显高于今年一季度。”张德勇表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需继续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明显优势,着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增强消费的“主引擎”作用。
文旅消费高涨的热度背后,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文化消费是爆发的状态,而且无论从占比,还是增速上来看,甚至超过了传统意义的刚需,正在成为刚需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消费者对于心灵寄托、情感链接的需求越来越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发的热爱越来越强,在以文化为引领,文化高度浸润的多元复合场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最高。
暑期过后,应如何延续消费市场热度?张德勇认为,应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供给质量,尤其应做好服务消费市场的供给改善,以高水平供给对接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让消费者不仅得到物有所值的消费,也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张德勇称,各地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持续推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中,注重打造本地特色,比如结合本地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等特点,形成差异化的高质量消费供给,避免千篇一律,推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暑期经济”火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很快,又将迎来中秋节和国庆节长达8天的“大黄金周”,将推动下半年的文旅市场进入新一轮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