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走过百年 淡水传教士宿舍变身巫登益艺术园区
http://www.CRNTT.com   2023-09-18 00:43:51


新北馆园区的主建筑原称“教士会馆”,创立于1875年,是西洋传教士马偕所建的两栋宣教士宿舍之一。(巫登益当代艺术园区提供)
  中评社台北9月18日电(记者 方诺妮)加拿大传教士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9世纪来到台湾淡水传教所建的宣教士宿舍,100多年来辗转做为许多不同用途,诉说百年沧桑。目前做为巫登益当代艺术园区暨巫登益美术馆新北馆,包括窄门、牛津之窗、百年老樟树、扶摇梯、观海台、日式白日阁、晚清燕尾建筑等历史建筑及庭院美景令人惊艳。

  马偕是于1871来到台湾,先在南台湾打狗(高雄)上岸,1872年才到北部的淡水,开启在台湾的传教,1875年兴建“教士会馆”做为传教士宿舍。白垩洋楼建筑的教士会馆在宣教士离开后,一度改为妇女义塾校舍。二次大战期间曾作为淡江中学男生宿舍。战后英商德记洋行租赁此屋时,为便于览观山河胜景,于前方增建二楼而成今日的样貌。1971年改为真理大学校长寓所,2009年后,真理大学将教士会馆作为餐厅。

  真理大学2021与台湾优势产业对外合作委员会签署产学合作协议,将教士会馆作为展示艺术家巫登益美术作品园区,9月17日揭幕。

  这栋建筑的外观是白色的,又被称“马偕小白宫”。西班牙建筑风格,岩石壁材建筑,屋架及地板取自于厦门的福杉木,可防腐朽。正门及外回廊均设“白垩壶门走廊”,显得相当优雅。

  园区正门是一道清朝遗留下来的红砖墙,墙面有专供人行入口的小门,称为“窄门”。它是有典故的,千年来传教士的精神就是“走窄门”,窄门是有规格的、有原则的、有限制的,那门不但窄,而且不容易看到。

  正门附近的红砖围墙上,还有留出四片绿色琉璃瓦窗花组成的方形小窗,而这四片窗花正式来自马偕所创建的“牛津学堂”(即现今理学堂大书院)二楼阳台窗花。这色系来自马偕家族的传统绿色格纹。保留这一处与牛津学堂作为连结,并以“牛津之窗”命名。

  广场上多株百年大树,有些是马偕百年前亲自挑选的树种,而主馆前草坪上的老樟树,更是枝繁叶茂,造型优美,树荫几乎覆盖半个庭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