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http://www.CRNTT.com   2023-09-24 08:02:11


   
  具体来看,“共享制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制造能力共享。通过制造能力共享,制造体系中研发、设计、制造、运输、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将汇聚到共享平台当中,大规模企业用户的参与加上生态化运营,能有效减少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制约,以及企业之间、供应链之间的交互成本。企业通过共享平台,参与到众包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中去,并根据自身产能同时接受多个订单,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二是制造资源共享。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放资源,基于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云服务、生产设备、工厂生产线、办公空间、工人等资源上线。专精特新企业可以通过以租代买、按时付费等方式,低成本共享大企业的优质制造资源,有效降低云服务系统、工厂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
  
  例如,企业基于“淘工厂”平台实现与电商卖家的精准供销和资源共享。当前,制造型企业普遍面临产品淡旺季产能不平衡、资金周转慢、滞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现金流压力大,销售淡季产能浪费。通过入驻“淘工厂”平台,企业能够实现与入驻平台电商卖家的信息匹配、交易对接和资源共享,面向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充分释放企业产能、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期发展模式。某家入驻“淘工厂”平台的企业通过“线上交易、到货回款”的模式,将回款周期降低到一周,机器开机率由原来的60%上升为90%以上。同时,企业的主要业务由线下转为线上,从原有的大批量订单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订单,提高了企业整体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融资支持加快培育步伐
  
  在满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各地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许可(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研究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最早是工信部于2011年提出的,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主要分布在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但由于专精特新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治理结构待完善、社会信用有限等情况,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市场推广等方面面临发展瓶颈。突破这些瓶颈的关键就是解决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为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积极开展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各地及相关金融机构也多管齐下,从政策、产品、服务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2023年上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增长速度为20.4%,累计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约占A股已上市企业的30%。近年来,在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第一,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政策扶持。一方面,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创设专精特新企业专板。山东省推动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挂牌专精特新企业1552家,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各类融资33亿元。另一方面,设立专精特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投资。福建省在专精特新产业基金方面发力,2021年募集并登记了该省首只专精特新基金,由兴业证券全资设立的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兴证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发起并管理。目前,该基金已完成对富兰光学、厦门睿云联、纳路环保、天智合晶、宝益科技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
  
  第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优化,开发匹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特色融资产品。一方面,推出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北京银行制定“专精特新•千亿行动”工作方案,推出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领航e贷”,提供无需固定资产担保的、最高1000万额度可随借随还的贷款,并实现从申请、审批、签约、放款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目前,“领航e贷”贷款规模突破100亿元,已累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1500余家。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从以财务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信用评价体系转变为以成长性为核心的系统性评价。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推出《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专精特新客群打分卡》,借助大数据和模型风控实现对专精特新客群企业资信水平的数字化呈现,加大企业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等在授信评价中的权重。截至今年5月末,专精特新企业总授信规模达211.47亿元,新批覆专精特新企业授信83户。
  
  第三,构建专精特新全流程公共服务体系,化解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各地广泛建立了含有融资功能在内的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力求实现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企业信息共享。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实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应配尽配、全员覆盖。另一方面,开展各类对接交流活动,既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撑。2022年以来,浙江省连续开展120余场“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参与企业1.8万余家,对接融资额1025亿元,对接专业人才1297名,项目落地意向437个。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