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提档升级,夯实“数字底座”,推动城市数字化设施向乡村延伸,加速乡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大力研制推广智能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协同“引智育智”双向发力,建立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鼓励培育本土化新型农民。加强数字新基建与农业生产系统深度融合,搭建“数字大脑”,加快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溯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挥数字经济杠杆作用,撬动农村“生态+”新产业新业态。数字经济是贯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连接器”,要加快农业产业链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打通农产品上行路径。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土地流转经营方式,促进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聚融合发展。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产销衔接数字化平台,建立“农产品基地+直销”模式。立足农业农村生态特色资源优势,以数字化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推进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建立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生态产品价值。
绿富双赢,多渠道促进农民绿色增收
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坚持乡村生态振兴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让农民成为绿色家园的第一守护人。因此,应锚定“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亿万农民。
以夯实生态金融体系为支撑点,增强绿色农业牵引动力。一方面,科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农业金融产品和拓展服务方式,依托生态信用与金融信用互联互通平台,开展农户生态信用评价和征信工作,结合乡村生态治理、农户生态行为的正负面清单评定星级,并将生态信用评定结果作为贷款准入、额度、利率的参考依据,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拓宽涉农融资来源。另一方面,将数字元素持续注入金融服务全过程,搭建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县、乡、村三级组织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升金融支农的覆盖面、可得性和精准度,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以健全农民参与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利益联结。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探索建立生态保护治理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三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基于各地资源禀赋,选准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产业,发挥产业基础作用,确保利益联结“联得实”;以龙头企业带动聚合区域内同业合作社组建产业联合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就业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发挥龙头企业纽带作用,确保利益联结“联得紧”;大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种植能人、养殖能手等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人才,使农民的农业技术技能等得到提高,成为农业经营的主力军,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确保利益联结“联得好”。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旅业、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行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家庭在“家门口”富裕起来,促进农民就业率与收入同步增加。利用区域及全国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经营性收入。提升政府对生态功能区保护、退耕还林、流域水资源保护等组织和个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收入。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围绕生态资源资本化和生态产权交易,通过生态权益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交易等手段,提升财产性收入,高质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