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杜撰出来的“日琉同祖论”
http://www.CRNTT.com   2023-12-28 00:12:07


 
  三、日本为“伹其国”而让《中山世鉴》流传下来

  对于“世鉴”中记载的舜天王为源为朝之子之说法,无从考证,又极具神话色彩,因此有些冲绳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保元物语》中并没有源为朝渡琉的记载,源为朝也没有漂至琉球的经历,因此舜天王为源为朝之子系后世附会。甚至有学者认为舜天王本人就是一个杜撰的人物,琉球第一个国王不是舜天,而是英祖。中根淑在《琉球立国始末》中,对日本为琉球人祖先的说法提出异议:

  上古天孙氏传世二十五纪,为权臣利勇所灭。先是,源为朝航海至此地,娶大里按司之妹,生一子,称尊敦。至是,尊敦举义兵讨利勇,诛之;即位,是云舜天王(案日本人叶宝时长《保元物语》云:“源为朝流于伊豆大岛,侵至鬼岛,掠一人而还”;本无琉球之说。《续宏简录》引琉球人所着《世赞图》云:“舜天为朝公之男子”;未言是源姓。惟徐澄斋《中山传信录》,有“舜天,日本人皇后裔”之文。源光口(八方)据以作《日本史》,因指鬼岛为琉球;然实无他书可证。琉球书有曰《中山世谱》者,成于《传信录》之后,遂亦沿澄斋之讹。盖澄斋采缀传闻,出于好奇之过,而两国史书皆引为典要;故知中朝人载笔,不可不加慎也)。……初,天孙氏之时,国人屡来朝我国,后渐绝(案天孙氏朝日本云云,琉、日古书皆其事;想是因《续日本纪》有“大宝、和铜间,南岛诸夷多内附”之文,遂附会而为此说。然日本大宝、和铜当唐中宗、睿宗时,其时日本僧空海在唐;文曰:“北气夕发,失胆留求之虎性”。又日本国中皆称琉球为啖人之国,其未通往来可知。《续日本纪》备载南岛诸夷,但有奄美、夜久、度感、信觉、球美等名目,并无琉球也。《日本史》云:“至长宽、承安际,其不属者鬼界以南”。鬼界在琉球岛之北,相隔十余岛;此亦琉、日未通之一证。长宽、承安,当宋孝宗时);尚巴志之时,尝献方物于将军义持。嘉吉中,将军义教命以其国为萨摩守护岛津氏之附庸;自是,国王通使聘于岛津氏无虚岁。及丰臣秀吉征朝鲜,令尚宁供军粮;尚宁输其半,又借金于岛津氏以偿其不足而不还。及德川家康定天下,岛津家久奉其意招之,不来;乃遣桦山久高将而伐之,先取大岛、德之岛;进兵至运天港,海陆并进,诸城皆溃,尚宁降;久高虏之至,家久乃引尚宁谒德川氏;德川氏礼尚宁归国,永隶岛津氏。⑫

  另外,日本学者重野安绎在《冲绳志后序》中否定了琉球人祖为日本的说法:

  琉球邻近日本,然自古不相往来。唐时,日本僧圆珍航海,遭飓风飘至琉球;舟人大号曰:“我等将为琉球所噬,若何”!又,日本尝呼琉球为“啖人之国”:此皆见于源氏“大日本史”。其后至尚巴志王时,始裴日本通聘问;尚宁王时,始服属于日本:盖在明中叶以后矣。近时日人好事者穿凿傅会,以为南岛朝贡,古初简策已有之;又谓舜天王是其皇族源为朝之子,甚至疑开国祖天孙氏亦为其裔,多方牵合,思掩其灭琉之罪。不知南岛指萨南诸岛而言,非即琉球;服天游重刊“中山传信录序”已自辨之。源为朝流于鬼岛,因琉球有鬼界岛而相溷;源氏史虽载以事,而等诸存疑:以其无确证故也。若天孙氏之称本于“中山世鉴”,固已言“姓氏不可考”矣。何由知是日本皇裔?尤为凿空无稽!凡此诸说,皆不见于日本古书;即问之琉人,亦茫无知者:其不足取信于天下万国也,明矣。夫宽文中作“日本通鉴”,不尝自称为吴太伯后乎!而“善邻国宝记”及“通鉴提要”等书皆云“垂仁天皇时,遣使大夫聘汉,汉帝赐以印绶”;然则我以一旅之师灭日本而县之,告于万国曰:“日本,为我中华吴太伯之裔;且自汉以来,聘贡于我。今改建郡县,诸国不劳过问”。试问日本臣庶之心服乎、否乎?今之琉球,何以异是!至于文为、制度,琉、日间有相同,乃皆是沿袭中华古制;此尤不足置辨者矣。予译“琉球小志”既成,附录彼中人士论著,而析其诞妄如右。⑬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日本档案,源为朝为舜天王之父的记载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也是日本史家的有意所为。根据日本天保(1830-1844)年间史官源直温的记载,《中山传信录》《琉球国志略》都提出“朝公未足”,即源为朝并没有到达琉球。“直温曾闻琉球国舜天王之父朝公者我为朝也,然而中山传信录琉球国志略共曰朝公未足,决其果为朝也否,伹其国可撰中山世谱载为朝公云。”⑭这份资料显示,作为史官的源直温也是“听说”源为朝为舜天王之父,更知道中国的史籍中否认了这个传说,也认为其父并不是源为朝,但“伹其国”,可将源为朝记载为舜天王之父。

  以上资料证明,《中山世鉴》中将源为朝记载为舜天王之父,根本没有历史根据,更不是历史史实。这个“传说”或“神话”,在萨摩入侵琉球之后,因为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而被向象贤用“番字”记出,后因“伹其国”的目的,而被流传下来。

  根据日本档案记载:“尚质王命按司向象贤用番字所着,尚贞王时期又命总宗正尚弘德等改为汉字重修中山世鉴曰中山世谱。雍正三年命紫金大夫加受法司品衔现任国师臣蔡温参考诸书正误补缺焉。其书首载琉球舆地名号会纪并舆图及历代国山世统总图等,卷一历代总纪历代总论、卷二中山万世总论兼此系谱等。”⑮

  上述档案也证明,《中山世鉴》在成书之时并不是汉字的,在尚贞王时期被修改为汉字版,1725年时蔡温又重修此书。也就是说,现在流传的、能够读到的《中山世鉴》,并不是向象贤最初用“番字”写出的原版。

  综上所述,《中山世鉴》虽被后世称为琉球三大国史之一,但就其原始版本,只是向象贤个人的著作,并不是琉球官方史论。“世鉴”中所记载的源为朝为舜天王之父,是捏造出来的“传说”,根本没有历史根据。向象贤之所以捏造杜撰的出来这些,其真实的意图是要改变琉球人对中国的依存,在史观上达成琉球与日本的“同文同种”。这种捏造出来的“日琉同祖论”,本是讨好主子的“神话”,却因“伹其国”的目的,而被日本广泛流传下来。

  注释:

  ①《中山世谱》卷一历代总记。

  ②《中山世谱》卷一历代总记。

  ③《中山世谱》卷三。

  ④伊波普猷:《琉球史料从书》第五,第8页、第16页。

  ⑤伊波普猷:《琉球人の解放》,《伊波普猷全集》第一巻,平凡社1980年印刷,第491页。

  ⑥琉球的三大国史为《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

  ⑦法章十五条:一、没有萨摩之命,不得购买中国物品。二、不堪使用之人,虽故旧不可与之禄。三、婢妾不可与之禄。四、不可私约主从。五、不可多设寺院。六、商人除带萨州印契外,不可许开市。七、不可掠卖琉球人送到内地。八、年税及其他公物,必须遵萨摩守官史所定,据法收纳。九、由萨摩指定三司官的任用人行选。十、禁止强买强卖。十一、禁争斗。十二、发现有于农商定税之外非理征敛者,可至萨摩府告发。十三、不可由琉球发商船于他国。十四、斗升用京量不可用其他物。十五、禁止为博弈匪僻之事。有违反以上之人,可尽处严科,为此宣令。庆长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⑧郑迵是福建长乐移民郑肇祚的后裔。1540年出生于琉球国久米村的郑氏湖城殿内家族里,其父郑禄任通事一职。16岁作为官生前往明朝,入学国子监达六年之久,归国后任职于琉球国朝廷,负责管理向明朝朝贡的事务,领浦添间切谢名村地头。1579年随马良弼赴明朝朝贡。亲明派官生出身的郑迵,在思想上与精通日本文化的三司官翁寄松(城间亲方盛久)互相对立。1605年,翁寄松因为郑迵的谗言被贬为地头职。翌年,57岁的郑迵被任命为新的三司官,成为琉球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中国血统的三司官。1591年,萨摩藩岛津义弘致书尚宁王,指出丰臣秀吉欲出兵朝鲜,命令琉球在明年二月前,将7500人十个月的粮食运至萨摩藩的坊津,然后设法运往朝鲜。郑迵认为这是十分无理的要求,主张强硬地拒绝这一要求;并且遣使向明朝报告,称日本欲从朝鲜入侵中国。1598年,琉球的进贡船遇风漂至日本仙台,德川家康遣返了船只,要求琉球遣使向日本谢恩,又遭郑迵拒绝并厉声斥责。1609年,萨摩藩遣桦山久高入侵琉球。萨军进犯那霸港时,郑迵与毛继祖(丰见城亲方盛续)奉命防御,分别据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奋力抵抗,但最终那霸港被攻陷,郑迵被俘。首里城被攻破后,郑迵同尚宁王等贵族被虏至鹿儿岛。此后郑迵被囚禁。岛津忠恒遣人劝降郑迵,但他拒不投降。1611年,岛津忠恒企图强迫尚宁王等人签署《掟十五条》(掟十五ヶ条),臣服于江户幕府幷接受萨摩藩的支配,遭郑迵的严词拒绝和厉声斥骂。愤怒的岛津忠恒下令杀死郑迵。

  ⑨《重刻中山传信录三》,中山世系图。

  ⑩冲绳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与冲绳(琉球)相关的学问。其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历史学、语言学、人种学、人类学、考古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后来发展到也研究冲绳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环境等学问。冲绳民俗学家伊波普猷研究古代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幷于1911年出版了一部名为《古琉球》的著作。这被后世认为是冲绳学研究的开始,因此伊波普猷被称为“冲绳学之父”。“冲绳学”的代表人物有:伊波普猷(冲绳学之父) ;东恩纳宽惇(冲绳学先驱者,“大交易时代”的构想者);真境名安兴(冲绳学先驱);宫城文(《八重山生活志》的作者);佐喜真兴英(法学史、法思想史);新垣美登子(冲绳县女性作家之代表人物);金城朝永(语言学者); 金城芳子(记者、冲绳女性史);宫良当壮(语言学者);山之口貘(冲绳县代表诗人); 仲宗根政善(琉球方言学之父);比嘉春潮(历史学者);仲原善忠(冲绳研究者);服部四郎 (语言学者);外间守善(冲绳学研究所所长);中本正智(语言学者);名嘉真三成(语言学者);高良仓吉(琉球大学教授,冲绳县立博物馆主查)。

  ⑪(日)伊波普猷:《琉球古今谈》,刀江书房,1925年,第281页。

  ⑫《琉球立国始末(译日本人中根淑稿)》《清代琉球纪录续辑》(台湾文献丛刊 第二九九种),第207—209页。

  ⑬《清代琉球纪录续辑》(台湾文献丛刊 第二九九种),第214页。

  ⑭(日)《2.中山略品位官职》,JCAHR:B03041128300。

  ⑮(日)《2.中山略品位官职》,JCAHR:B03041128300。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0月号,总第310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