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的持续恢复或将为美联储继续加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自去年年初,美联储已将实际利率提高了5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处于5.25%至5.5%之间,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持续的加息客观上带来了通胀压力的减缓。2023年8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7%,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2022年同期,但高于7月的3.2%的同比涨幅。从环比看,CPI也从7月的0.2%上升至0.6%。当前的CPI水平正在接近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在美国制造业持续恢复的预期下,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当前利率水平对美国经济的困扰也有所显现。一是体现在企业破产数量的增多,持续加息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无力偿还,增加了破产的风险。古根海姆投资公司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已经有超过450家美国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过去两年破产公司数目的总和。二是消费者信心的下滑。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数据显示,9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108.7下滑至103,创下2020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PMI微幅上升
2023年9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小幅度上升,连续9个月在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显示中国经济恢复态势趋好;印度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放缓,但仍保持强劲增长,制造业PMI在57%以上;从东盟主要国家看,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菲律宾和新加坡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韩国和日本制造业PMI较上月一升一降,均在50%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在中国加快恢复和印度保持强劲增长的带动下,亚洲制造业走势整体平稳。亚洲开发银行近期发布《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持续看好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预计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为4.7%,其中中国经济将增长4.9%。但也要看到,美元加息、需求收缩和通胀压力等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日韩制造业波动下行的趋势也没有改变。继续转型升级和加强经贸合作是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提升恢复韧性的主要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