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改革与调控并举 扩内需前景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3-10-09 08:24:12


 
  面向国内大循环的宏观调控改革

  文章提出,一方面,聚焦拉动国内需求,提速宏观调控改革。在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外需逐渐走弱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更应注重国内大循环,着眼于拉动内需增长,推动国内经济一体化。首先,用国内财政赤字逐步替代净出口,用发行国债取代外汇占款,建立新型货币发行渠道。自1994年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汇占款都是中国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资金来源。当下,中国应通过中央政府赤字开支提供基础货币,牢牢掌握货币主权。在此情形下,政府不仅可以直接为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促进最终消费;还能为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注入资金,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风险,提高其投资收益,调动投资热情。其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鼓励国内高端产业发展、减少出口退税补贴等方式,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现状,逐步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实现贸易平衡甚至是略有逆差的对外贸易新局面。再次,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在国际贸易中积极采用本币进行交易和计价,进而以对外增加本国信用货币供给的方式换取实际经济资源,增加本国居民的净收益。最后,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虽然财政赤字在货币发行机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大体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应着眼于挖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实现企业利润与劳动者收入循环累积、国内各地区协作分工、城乡互为市场的国内经济一体化。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加大扩张力度,货币政策要压降真实利率。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扭转需求不足的局面至关重要。财政政策方面,可从减税降费等侧重收入的政策,转向消费补贴、政府投资等支出端政策。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可在有效拉动消费的同时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还能避免因直接发放现金“徒增”居民储蓄的被动局面。此外,政策性金融贷款应关注收益率较低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持。货币政策方面,应通过压降真实利率拉低中长期利率水平和风险溢价,进而借助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产估值等渠道推动信用扩张,由市场主体自身的力量改善现金流状况,最终形成对消费和投资的有力支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