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走进魅力成都 感受创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0-18 10:24:03


 
  田园农博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九月,稻田垂穗,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也迎来丰收时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参观。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和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天府农博园选址落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并于2019年1月完成总体规划,2022年9月建设完成投入运营。致力打造落在田间地头,可以充分体现田园特色的农业博览会。

  兴义镇水资源丰富,属于岷江流域精华灌区,镇域东侧有岷江干流金马河,西侧有岷江支流西河,两条河流在广滩交汇,形成半岛田园水乡格局。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使得兴义镇拥有非常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本底,土壤肥沃、绿树成荫,是首批四川省百强中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乡,是做农业主题展览的天然场地。

  在建筑设计上,天府农博园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意象,按照“田馆相融、前展后街、会产一体”理念,设计建造“青苗”“稻浪”“谷仓”“瑞雪”“二十四节气塔”等功能性建筑,寓意“一景、四季、二十四节气”。其中大田展区按照时令,进行蔬菜、粮油作物轮种;围绕“绿色乡村、田间农博”目标定位,通过建筑的形态、功能以及创新技术的运用,在大田景观中植入点睛建筑。

  可以现场和人互动的数字熊猫,可以快速寄出的数字明信片……在“瑞雪”展馆,记者亲自体会了农业元宇宙文创的魅力。

  “瑞雪”馆是一个以高品质XR(拓展现实)体验的文娱综合体,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在“太空”漫游,也可以在“农场”种地,还可以近距离瞭解宇航员如何在空间站工作与生活。展馆总面积约1028平方米,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而成,形似冬雪消融时的形态,是天府农博园寓意“春夏秋冬”建筑地景中“冬”的代表。“瑞雪”馆内部分为大空间VR(虚拟现实)体验区、科普类VR体验区、运动类VR体验区、喜马拉雅区等区域,游客在这里既可以畅玩各种精彩的VR游戏,也可以借助VR设备瞭解更多宇宙奥秘。

  天府农业博览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多功能展示馆,“瑞雪”馆复合展览展会、乡村元宇宙、论坛路演、亲子研学等功能。“青苗”馆则主要用于打造集智慧农业体验、休闲农业、生态农旅消费为一体的新消费空间场景。在园区功能考量之外,天府农博园建园之初就确定了“融入全球农业创新、践行国家乡村振兴、建设四川美丽乡村、打造成都农业公园”等使命,始终坚持“不破坏农业本底、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挤占农村资源、不亏待市场主体”的原则,并遵循农村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农民主体的立场,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主体之间共建共创共赢为核心愿景。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端外国专家司马文斐对此表示认可:“把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把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天府农博园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9月21日下午,当记者走进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见山科技)的大堂时,一块彩色动态大屏幕映入眼帘。

  在见山科技城市创新部总监李天舒的调度下,成都市环球中心、龙泉山脉、兴隆湖、独角兽岛等高精度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一一呈现。1:1复刻的真实世界,高精度仿真的地形、路网、水域、建筑、植被模型、城市场景,新一代数字孪生技术将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须臾间就可抵达城市各个角落。

  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就是在数字空间里搭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精准匹配的“孪生城市”。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提供可靠、客观、可视化的数据支撑。

  “数字空间里的建筑模型与真实场景的建筑尺寸每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李天舒介绍,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倾斜摄影、虚实融合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可为行业与政府部门提供大规模、高精度、全要素、城市级完整还原的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平台及CIM数字孪生可视化解决方案。

  见山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诸多场景中。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科技的员工中年轻人占比很高。“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产品部门负责人张程晨对记者说,“其中,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同事比例超过50%。”

  事实上,不只是见山科技,奔腾奋进的“青年成都”,正成为年轻人点亮“蓉光”的向往之城。

  在成都,闪耀在城市角落的“青年坐标”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年轻人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2022年,成都启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逐步展开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让青年成为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此外,成都还印发《成都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今年7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代表相聚成都,共赴“青春之约”。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青年为成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以成都高新区为例,数据显示,该区逾75万的“双创”人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成都市14岁至45岁的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这里还有65所高校、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成都围绕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构建爱才育才引才用才良好生态。目前,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成都科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建设了1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6位,全球城市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

  聚焦青年创业落地孵化,成都打造了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业苗圃等资源,为在蓉青年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申请提供“一键式”服务接口。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此外,成都还从加强金融扶持、建设平台护航等方面入手,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成长难”等问题,让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底气更足、羽翼更丰满。

  目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局长丁小斌对记者说,成都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海外引才直通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综合服务,出台3版人才新政,筑牢城市人才工作的持久竞争力,已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居全国第4位,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魅力之城”广受专家好评

  成都,一直是外国专家眼中的“魅力之城”。

  9月22日,2023“蓉漂人才荟”高端外国专家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围绕科技创新、国际人才交流、国际科技合作等话题,外国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畅所欲言并积极建言献策。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灾害预警领域的技术十分领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见山科技在元宇宙领域的创新探索,代表着未来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瑞典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亨利·阿达姆松说,成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不仅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也是一座创新活力无限的城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