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0-20 02:08:32


 
  坚持综合施策,从各环节协同发力扩大消费

  文章认为,消费处于国内大循环的终端,受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本身以及各环节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和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扩大消费的基础在于高质量发展,要保持大体符合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速。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等。因此,要把扩大消费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生产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中可供分配和消费的份额,并增强其满足消费需求、创造新需求的能力。

  分配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和财产分配是决定消费增速、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因素。因此,扩大消费需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首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充分的就业;坚持多劳多得,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其次,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改善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促进消费需求扩大。

  交换(流通)从两个层面对消费产生作用。一是通过影响生产进而影响消费。马克思说:“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分工细化的各个行业在互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彼此提供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二是作为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物流和商业的发展,消费就不能实现,更谈不上扩大。流通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服务和要素的流动畅通。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并为新的生产创造新的需要,是再生产的前提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收入的提高,包括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在内的消费资料的需求会持续上升,消费需求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不断拓展。同时,相对于投资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消费波动性比较小,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和托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为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优化和完善消费设施,不断提升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适应消费需求新特点,拓展消费新空间,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新体验。根据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