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之所以有所松动,看来是“形势比人强”,而且也是受到王金平的启迪。在客观形势上,一方面由于郭台铭的部分连署站遭到警检机构查贿,而且还越查越“大镬”,再加上从各种迹象看来,其所征集到的连署书的“水分”甚多,其中不少是无效的重复连署,还有富士康被大陆查税,柯文哲意图以郭台铭来要挟国民党的意图,“威慑力”骤减。何况,即使是“郭柯合”,也还是郭台铭要其“让大哥先做四年”,与以“侯柯配”为核心的“蓝白合”,都是“半斤八两”,并不符柯文哲的最大利益。而且,郭台铭与自己的民调重迭率甚高,郭台铭也不具有国民党那样的强大组织基础和人才资源,因而与其“郭柯合”,不如“蓝白合”。
另一方面,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对柯文哲的“蛇吞象”企图及傲慢态度,忍无可忍,催促国民党中央不要委曲求全,干脆“一拍两散”,以“侯韩配”或“侯卢配”单干。即使是输了“总统”,还有可能会增加议席的“立委”,侯友宜仍可回任新北市长,国民党仍然拥有十四个执政县市。而民众党输了,不但是柯文哲落得个“阳春党主席”,而且“立委”议席的增加也未必符合理想,再加上唯一的新竹市长也可能会因输掉官司而被褫夺。
实际上,柯文哲有“几多斤两”,连他自己也“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他首次参选台北市长,如果不是民进党“礼让”,就根本不可能当选。第二次参选争取连任台北市长,如果不是国民党的丁守中采取“佛系战法”,及由于同时举行“公投”,变成“边点票边投票”,让其有机会采取“抢救措施”,他也差点落选。
在过去八年的每年县市长施政满意度民调中,柯文哲都是“吊车尾”,而侯友宜基本上是位于“头段班”。侯友宜在获得国民党征召后的民调之所以“很难看”,虽然内外因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受到郭台铭“摆烂”,及柯文哲施展“大嘴巴”战术抢占话语权及流量的影响。其实这并不能反映双方的真正实力。实际上,在去年底的台北市长选举中,黄珊珊和陈时中的得票率,就远低于选前两人的“民调”。说不准现在柯文哲也是处于这种情况,何况即使如此,其民调也高不了侯友宜多少,又是侯友宜还反超。柯文哲提出以民调决输赢,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至于王金平的劝谕,除了是“易位思考”让柯文哲有所“开窍”之外,王金平提到的一个重要情况,对柯文哲来说,更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那就是,在二零零四年的“连宋配”中,连战承担了所有的竞选经费及全台各地的竞选总部的责任,宋楚瑜只需“跑跑腿”到各地参与造势而已。这也正是选举后,连战要全额领取“连宋配”的选举补助金的重要原因。而“蓝白合”倘是柯文哲坚持要做正的,也就必须承担主要的竞选经费,虽然可以筹募政治献金,但毕竟动员能力远不如国民党。
还有,柯文哲倘是要掌握“联合政府”的主导权,也没有多少政务官人才资源。实际上,不要说是他首次当选并出任台北市长时,还是向民进党“借将”才勉强“组阁”(周榆修就是此时“入阁”),即使是他卸任台北市长后,也只有黄珊珊一人跟随。
因此,柯文哲倘是实事求是,就适宜还是根据蓝白两党的实力,组成“侯柯配”参选,并在“立委”选举中进行合作。倘是胜选,其实对出任“行政院长”更有兴趣的柯文哲,就可辞去“副总统”,让侯友宜任命为“行政院长”。再按照“宪法增修条文”有关“『副总统』出缺,『总统』三个月内提名,由『立法院』补选”的规定,补选“副总统”,社会成本不大。
倘柯文哲仍然“舍不得”郭台铭,可以三方君子协定,胜选后郭台铭担任类似张忠谋的角色,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奥运亚运等的开闭幕式等各种国际活动,甚至是代表侯友宜、柯文哲访问大陆进行两岸和平谈判,以至是访问美国等,也可充分满足其虚荣心。
相信,如果柯文哲果真是如其自诩的“高智商”,是应当能够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因而最后还是实现“蓝白合”的。而他的还在“拖”,既有可能还要看看还有什么有利因素可以“用尽用好”,也有可能是在面子上一时“难以转弯”。但最终还是要为自己及民众党的最大利益着想实行“蓝白合”,否则就“连渣都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