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日常店面经营中是否遇到过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浮皮潦草、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拿到调查问卷后,在首都机场一家咖啡店工作6个年头的赵尧第一感受是“问题描述得很直接”。“以往确实会存在不同层级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有时还会干扰正常经营,吃拿卡要情况也发生过。”赵尧告诉记者,调研过后的一段时间,明显感到检查频次减少,吃拿卡要的情况也没再发生。
“航站楼内的‘四风’和微腐败问题多出现在证件办理、手续审批、资源分配、日常检查等‘微权力’集中的一线岗位。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基层权力还存在监督监管盲区,特别是在日常安全服务管理过程中,部分检查人员还存在未亮明身份、未告知检查内容,检查标准不同、检查过于频繁、不明确依据等问题。”首都机场集团纪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集团纪委梳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航站楼管理部一线关键业务岗位,细化完善廉洁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对一线关键岗位依规依纪用权的监督检查,推动建立“航站楼员工巡视检查禁令”,明确一线关键岗位纪律红线。
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如何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航站楼管理职能转变,履行好主体责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的重要方面。
对航站楼管理部党委副书记张锐来说,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动真碰硬”的问题检视,还推动管理部门进行了一场深层次改革。
“调研发现的施工审批模块较多,审批材料文件、标准不一致,施工申请资料重复、多头检查等问题,暴露出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的弊端。”张锐告诉记者,航站楼管理部对接200多家单位,既有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涉及各大航司及餐饮、商贸等各类企业,由于管理对接部门较多,导致管理过程中权责关系不清晰,容易出现该管的管不到、不该管的管太多。另一方面,管理标准不明晰也会造成基层执行弹性大,从而滋生“小权微腐”。
在调研组的监督推动下,航站楼管理部重新厘清各方权责关系,对相关制度文件进行修订完善,适时下放部分管理权限给基层,同时明确施工管理标准,上线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审批全流程公开透明,借助可收集噪音、粉尘、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将现场施工指标进行量化,压缩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设租寻租空间。
“这次调研式监督,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压实责任。”张锐表示,将推动航站楼管理部门从惩戒性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同时强化规矩意识,严明纪律要求,更加科学有效履职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