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助力对外经贸迈上新台阶
http://www.CRNTT.com   2023-11-02 09:09:19


 
  在产业升级中寻求创新,提供鲜活的“深圳样本”。作为“工业第一城”的深圳,还要进一步对各类创新要素提优补缺,促进全过程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为中国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鲜活的“深圳样本”。第一,加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集聚;第二,坐落在深圳的比亚迪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车企,深圳在助力新能源汽车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同时,要积极瞭解并遵守各国的环境和安全法规,打通产品销售通路;第三,深圳的科技创新是从民营科技企业起步的,深圳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企业-科技-教育-人才-生态”全谱系科技创新发展,打造“一带一路”科创中心。

  提升供应链服务产业链能力,鼓励企业建设深圳采购中心。2023年8月《深圳市促进物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正式印发,针对性提出10条具体举措,充分激发物流供应链企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融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圳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学习东南亚国家的海铁联运模式,建设多式联运系统。比如支持“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企业依托前海和盐田综保区开展多国集拼业务,推广多式联运运单“一单到底”协同监管。第二,参考中东国家的仓储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一带一路”资源集聚效应。例如,支持物流供应链企业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海外仓,支持重点物流供应链企业开展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业务,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第三,借鉴中亚国家的商贸物流联运模式,打造区域联运中心。比如联动香港承接跨国公司国际分拨中心业务,积极争取跨国物流企业将深圳作为全球或区域性物流分拨节点。

  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外资,为中外合作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地区对广东的实际外资为18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倍。深圳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要平台和支点,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的招商引资。第一,持续发挥外商投资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通过“线下+线上”模式持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第二,加强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外商投资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深圳,进一步推动投资合作走深走实;第三,制定并落实外资优惠政策,比如工程绩效奖励、重点支持项目资助、适当的税收优惠等,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外资进入深圳。

  壮大“一带一路”人才库,满足对外合作多元需求。国际化人才是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经济“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海外市场开拓需要懂外语、懂技术、懂管理、懂国际运作的国际化人才,否则很有可能在市场开拓、研发设计、商务谈判、项目管理等过程中受到制约。第一,鼓励深圳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重点可放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消费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第二,面向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开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语言文化、经贸规则、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深圳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才对接,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专业人才来深圳工作,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授。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深圳国际影响力。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成功促进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发展,是深圳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功实践。除此之外,深圳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继续增强国际影响力。第一,依托深圳文化艺术阵地,举办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际艺术展览、设计周等活动;第二,深圳拥有华为、腾讯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是科技与人文结合发展的沃土,互联网平台主导的数字全球化,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基础设施”;第三,发展深圳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特色文化旅游,将深圳出色的绿色便民城市科学技术传播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第四,深圳可以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教育合作,通过共建孔子学院、设立奖学金、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共同培育“一带一路”人才资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