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动的法律责任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12-24 00:26:42


 
  除了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不确定性危害外,日本的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行动还给周边的渔民们造成了直接损失,引起了韩国部分地区的抢盐风潮,扰乱了海产品的正常贸易渠道。2023年1月26日,福岛县渔业协会负责人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福岛县沿海三大渔业协会2022年的捕捞量为5500余吨,这一捕捞量只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前的两成左右。会后,福岛县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野崎哲向媒体强调,将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持“反对立场”。日本全国水产品商业联合会会长岩沼德卫表示,核污染水排海势必冲击日本水产品销售,令人担忧,今年将是“最令人畏惧”的一年。福岛县广野町町长远藤智表示,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海计划“只顾时间表”、无视民众关切。要解决问题,只有推进全国范围内的讨论,才能消除渔业从业者的担忧。〔21〕2023年6月的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厂港湾内捕获的鱼类体内所含放射性元素铯超标,达到日本法定标准180倍。巨量核污染水的危害不可估量,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22〕根据国家责任领域的国际法,〔23〕日本需要承担的责任形态,包括停止侵害、保证不再重复、对受害者给予充分赔偿等。

  四、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对日追责,警惕全球环境的连锁反应

  如果说福岛核事故还主要是日本的国内问题,那么在几十年内不间断地将巨量福岛核污水排放到海洋,则已经演变为一个兼涉国际和国内的综合大问题。〔24〕在国际法上,只要是违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为,不管是否造成实际损害,均为国际不法行为。国际法主要由条约法和习惯法组成。在条约法层面,日本在相关领域签订了诸多条约,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核安全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简称《伦敦倾废公约》)等。单从条约法义务而言,日本的行为至少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伦敦倾废公约》的相关规定。在国内法层面,只要是日本的行为侵害到中国所辖海域的环境或者侵害到中国人民的健康与生命财产,中国法律就可以加以适用和管辖。譬如,2023年8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就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中国法律。〔25〕未来,中国除了可以考虑通过国际层面的司法与准司法机构向日本追责外,还可以充分运用中国国内的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机制,对享有国家豁免权与外交豁免权以外的那些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行动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加以追责。

  当然,就法律救济途径而言,不能不顾及司法机关的管辖壁垒、执行难题和证据收集的困难性。关于核污染索赔的国际国内程序,可以马绍尔群岛对美索赔的经历为借鉴。美国核试验对马绍尔群岛造成的放射性损害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绍尔群岛国家及其岛民向美国进行了几十年曲折的核索赔,几乎穷尽了所有政治与法律手段,经历了马绍尔核索赔法庭裁决、到向美国国内法院起诉,再到国际法院起诉以及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申诉的各种程序,但其获得的赔偿金额与实际损失仍然差距巨大。〔26〕现代的环境侵权主体一般都具有科技优势,在核污染领域这一特点更为突出。日本的核污染水问题,既涉及科技壁垒、信息壁垒,也涉及法律手段的局限性。为此,单个国家的力量可能有限。国际社会应当联合起来,形成法律、外交和舆情相结合的综合战略,弥补国际治理机制的不足,尽一切力量及时制止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行动,防止不确定的、不可估量的核污染损害进一步扩大。

  核技术是目前最为尖端的科学领域之一,但它主要是二战前后发展起来的。美国是第一个在海洋中倾倒放射性废物的国家。1946年,美国的第一次核废料倾倒作业发生在距离加利福尼亚海岸约80公里的东北太平洋区域。〔27〕除了本土核试验外,1946至1958年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持续进行了十多年的核试验,核试验爆炸总量相当于7200多枚广岛原子弹,相当于试验期间平均每天有超过1.6枚广岛原子弹爆炸。〔28〕1954年进行的代号为“布拉沃城堡”(Castle Bravo)的核试验中,一枚核弹产生了1500万吨TNT的当量,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倍。〔29〕据统计,1946年至1970年间,美国在太平洋的三个地点倾倒了超过55,000桶的放射性废物。〔30〕当然,密封的固体核废料倾倒、核爆炸残留与福岛核污染水排放,虽然都涉及核物质、核材料或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与次生污染,但其放射性浓度及危害难以直接比较,特别是,诸多核元素损害的后果都存在长期性和潜在性。有说法认为,核燃料充分爆炸后的放射性损害主要以尘埃形式产生,残留危害相对比较小。但是,就马绍尔群岛而言,仍然有一些岛屿在未来的2.4万年都禁止进入。〔31〕

  海洋是地球的命脉,超过30亿人依靠海洋提供的食品生存或以此维持生计;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氧气由海洋产生,海洋也是数百万种动植物的家园,在调节地球气候和天气模式中发挥主要作用。〔32〕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了“蝴蝶效应”这个理论。他指出,自然界中“无数”的相互联系,意味着一只蝴蝶的扇动可能会引发一场龙卷风。同理,如果我们对自然做出哪怕是微小的改变,“我们永远不知道如果我们不干扰它会发生什么”,因为随后的变化太复杂,太纠缠,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33〕

  近几十年来,地球生态变化的趋势已经非常严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指出自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已经平均上升了1.1摄氏度,预测将在2040年达到1.5摄氏度的上升幅度。若全球变暖超过2摄氏度,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34〕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近年来也创下2745万平方千米的历史纪录,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北冰洋的海冰区在快速缩小,目前的面积还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仅存的“最后的冰区”也或将在2100年消失。〔35〕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只是化石燃料的排放吗?海洋被放射性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否毫无关联?目前的核辐射检测并没能给出答案,也无法验证“蝴蝶效应”是否可能已在海洋悄然演变。《科学》杂志最新刊发了《海洋健康的未来》一文,犀利而忧心地指出,“福岛第一核电厂有争议地排放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水,认为海洋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是无限的,同时仍然能够生产丰富的食物和支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是错误的”;“考虑到海洋的巨大体积,‘公认标准’内的污染物浓度看起来可能很小,但许多有毒物质,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在细胞、生物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层面引起亚致死反应,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海洋作为无数废物的倾倒场的情况仍在继续,这是不可原谅的”。〔36〕

  注释:

  〔1〕参见金嬴:《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生成、发展与深层动因分析》,载《日本学刊》2023年第2期第36页。

  〔2〕《蓄谋已久 何谈诚信——起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决策前后》,新华网,2023年8月24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8/24/c_1129820498.htm。

  〔3〕罗欢欣:《论核污染损害的国际索赔问题——马绍尔群岛对美国索赔的实践及启示》,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5期,第103页。

  〔4〕参见《一年后反思: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国家能源局 ,http://www.nea.gov.cn/2012-05/09/c_131576233.htm。

  〔5〕“一年后反思: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国家能源局,http://www.nea.gov.cn/2012-05/09/c_131576233.htm。

  〔6〕参见《柄谷行人谈反核反野田内阁运动》,《东方早报》2012年11月14日。

  〔7〕Naoto Kan: “Japan Was Invaded by an Invisible Enemy”,Frontline, https://www.pbs.org/wgbh/frontline/article/naoto-kan-japan-was-invaded-by-an-invisible-enemy/.

  〔8〕罗欢欣,《人民网三评“福岛核污染水处理”之一:IAEA报告绝不是“通行证”》,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718/c1002-40037798.html。

  〔9〕罗欢欣,《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的综合法律解读——对国际法与国内法上责任救济规定的统筹分析》,载《日本学刊》2021年第4期,第37页。

  〔10〕IAEA Comprehensive Report on the Safety Review of the ALPS-Treated Water at TEPCO’s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IAEA, 2023.

  〔11〕罗欢欣,《人民网三评“福岛核污染水处理”之一:IAEA报告绝不是“通行证”》,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718/c1002-40037798.html。

  〔12〕For Greenpeace’s radiation survey over ten years, see “Fukushima 2011-2020”,https://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press-release/61364/japan-announces-date-for-fukushima-radioactive-water-release/。还可参见:“污染水、2物质基准超福岛第一、トリチウム以外検出‘保管上は问题なぃ’”、《朝日新闻》20l8年8月2l日:“污染水、净化后も基准值超之89万トンの8割超福岛第一”、《朝日新闻》20l8年8月29日。

  〔13〕金嬴:《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生成、发展与深层动因分析》,载《日本学刊》2023年第2期,第50页。

  〔14〕《IAEA评估技术工作组中国专家透露令人惊讶情况》,国家原子能机构,https://www.caea.gov.cn/n6760338/n6760343/c10067702/content.html。

  〔15〕 参见金嬴:《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生成、发展与深层动因分析》,载《日本学刊》2023年第2期,第40—50页。

  〔16〕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处理水相关Q&A》(2021年5月26),https://www.cn.emb-japan.go.jp/itpr_zh/00_000485_00104.html。

  〔17〕青山道夫“‘人类の4度目の失败’が引き起こした地球规模の海洋污染”、《世界》20l4年l月号。

  〔18〕参见:“2号机、污染水l000ミリシーベルト超l5分で被曝上限 福岛原発事故”、《朝日新闻》20ll年3月28日。同时参见金嬴:《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生成、发展与深层动因分析》,载《日本学刊》2023年第2期第38—39页。

  〔19〕《新闻调查:揭露福岛核废水真相 各国专家这样说》,京报网,https://news.bjd.com.cn/2023/07/09/10489927.shtml。

  〔20〕《对中国政府关于ALPS处理水向海洋释放相关评论的回答》,2023年9月4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emb-japan.go.jp),https://www.cn.emb-japan.go.jp/itpr_zh/11_000001_00194.html。

  〔21〕岳林炜、马菲等:《各方持续敦促日本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太平洋不是日本丢弃核废料的垃圾场”》,《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08日第16 版。

  〔22〕罗欢欣:《国际观察:福岛核污染水危害不可估量 日本强推排海计画违反国际法》,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19/c1002-40017219.html。

  〔23〕在国际责任法领域,目前有“国际不法行为责任”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损害后果(跨界损害)的责任”两种责任形态。在法律上界定某种行为的性质,通常有合法与非法两个最基本的判断。但是,当现有法律并不足以或不必要确切地对某行为作出合法或非法评价的时候,还存在一种“法律不加禁止的行为”,即该行为不被明确地定性为非法,但也不能将之简单地等同于合法。对于国家实施的即便是法律不加禁止的某些行为,只要造成跨界损害的后果,也应当承担责任。参见罗欢欣:《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的综合法律解读——对国际法与国内法上责任救济规定的统筹分析》,《日本学刊》2021年第4期。

  〔24〕罗欢欣:《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的综合法律解读——对国际法与国内法上责任救济规定的统筹分析》,载《日本学刊》2021年第4期,第57页。

  〔25〕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03号(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http://gdfs.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2480148/5274475/index.html。

  〔26〕罗欢欣:《论核污染损害的国际索赔问题——马绍尔群岛对美国索赔的实践及启示》,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5期,第83-103页。

  〔27〕D. P. Calmet, "Ocean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Waste: Status Report,"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Bull. 31, No. 4, 47 (April 1989).

  〔28〕Davor Pevec, “The Marshall Islands Nuclear Claims Tribunal: The Claims of the Enewetak People,”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cy, Vol. 35, No. 1(2006), p. 221. Also se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oss-of-Use Damages from U.S. Nuclear Testing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Analysis of the Nuclear Claims Tribunal’s Methodology and Alternative Estimates (RL33029), Salvatore Lazzari, Washington: Library of Congress, 12 August 2005, p.1.

  〔29〕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oss-of-Use Damages from U.S. Nuclear Testing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Analysis of the Nuclear Claims Tribunal’s Methodology and Alternative Estimates (RL33029), Salvatore Lazzari, Washington: Library of Congress, 12 August 2005, p.1;U.S.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The Legacy of U.S. Nuclear Testing and Radiation Exposure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on U.S.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Website, https://mh.usembassy.gov/the-legacy-of-u-s-nuclear-testing-and-radiation-exposure-in-the-marshall-islands/ [2023-06-08].

  〔30〕Leila Mead: “The Ocean Is Not a Dumping Ground: Fifty Years of Regulating Ocean Dumping”, STILL ONLY ONE EARTH: Lessons from 50 years of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SD) , BRIEF #28, December 2021, p.4.

  〔31〕Center for Political Ecology, Environment, Health, and other human Rights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Nuclear Weapons Testing, Fallout, Involuntary Displacement, Human Subject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Failure to Achieve Durable Solutions tha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Sub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of the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Second Cycle, Twenty Second Session of the UPR, Human Rights Council April - May 2015), 15 September 2014, pp. 2-6, paras. 5-14. Davor Pevec, “The Marshall Islands Nuclear Claims Tribunal: The Claims of the Enewetak People,”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cy, Vo. 35, No. 1(2006), pp. 223-226. Sally Clark, “Nuclear Tragedy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5 May 2022, https://thebulletin.org/2022/05/nuclear-tragedy-in-the-marshall-islands/ [2023-06-08].

  〔32〕Leila Mead: “The Ocean Is Not a Dumping Ground: Fifty Years of Regulating Ocean Dumping”, STILL ONLY ONE EARTH: Lessons from 50 years of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SD) , BRIEF #28, December 2021, p.2.

  〔33〕Nathan Chandler, What Is the Butterfly Effect and How Do We Misunderstand It?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math-concepts/chaos-theory.htm, Jun 9, 2023.

  〔34〕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ion and Vulnerability, https://report.ipcc.ch/ar6wg2/pdf/IPCC_AR6_WGII_FinalDraft_FullReport.pdf.

  〔35〕张佳欣:《北冰洋“最后的冰区”或2100年消失》,中国科学院,https://www.cas.cn/kj/202110/t20211015_4809686.shtml。

  〔36〕ROBERT RICHMOND AND KEN BUESSELER, ”The Future of Ocean Health”, Science, Vol 381, Issue 6661, 31 Aug 2023, p.927.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1月号,总第31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