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18:21:27


 
  全面创新的实现纽带是以产业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潮涌更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现实的经济空间是非匀质的,表现为多领域、多区域的结构性特征,最重要的就是产业体系的发展与变迁。目前全球经济总体处于结构大转型阶段,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密集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科学、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特别是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已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主战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重大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能力薄弱,仍是不争的事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在补齐历史遗留短板的基础上,更要着眼长远,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底层技术布局,在开源开放路径下打造“中国技术体系”,增强新领域新赛道引领能力。

  以增强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夯实微观基础

  全面创新的微观基础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开辟新市场、推出新产品、催生新业态。当今世界,企业除承担发展经济、吸纳就业这一基本功能外,也在实现国家使命、保障国家安全、争夺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主导权等方面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一些科技型领军企业引领了全球技术与产业潮流。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专利申请及授权等重要显示性指标上已表现出数量优势,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中国企业的创新不能仅停留在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重大产业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避免科技项目“脱实向虚”的可能。同时,要加强政策的集成、协调,激发企业向前沿攀升的决心与信心,提升其原创技术策源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系统化、内生化,从而使其在促进发展和保障安全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全面创新的根本保障是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藩篱,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提供规则基石。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全面创新核心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创新。从全球现代化进程看,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经济组织、制度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塑造的演进过程,关键是解决创新主体的激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歇,国家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但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些难点仍久攻不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乘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东风,在宏观科技管理、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科技人才激励与评价等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领域政策的统筹协调,防止“合成谬误”,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基本规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