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好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1-10 08:45:48


   
  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为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如果完全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会产生较大差距,与公平原则不符;初次分配如果过于平均,会导致效率低下,发展动力不足。为解决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加注重公平。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
  
  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收入分配秩序,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通过扩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范围,不仅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分配,土地、数据等生产要素也能够参与分配,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共享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党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坚持初次分配促效率,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分配制度不仅体现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的现实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使劳动活动和劳动成果的衡量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中,有利于激励劳动者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财产权进行保护,有利于营造“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社会环境,提高各产权主体投入社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要素所有者各得其所,又更好地发挥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指导性作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只有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得更大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分配,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因此,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居民收入渠道逐渐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支出随之扩大,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促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原则,在道德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社会各主体之间流动,进而通过对生产力发展、互助合作强化、精神文明提升等的沁润作用,助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三次分配已经超越经济价值,与道德情操相关,与人文价值的实现和心灵精神的需要相关,这种对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作用,正是其助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独特价值。
  
  第三次分配是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第三次分配中不仅受赠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而且捐助者的感情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第三次分配不仅体现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将奉献与博爱的精神融入细节与过程,使人们在慈善和公益行为中获得更大更持久的精神满足,也将激发出全体人民更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为更加幸福的未来不断努力拼搏。
  
  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既要从“富裕”中体现效率,又要在“共同”中体现公平。初次分配是基础,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再分配是保障,要完善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的机制;第三次分配是补充,要建立社会自愿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机制。这些机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套,依法依规运行,有利于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相衔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对市场进行适度调节,以规则和制度促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为中国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无论是从理论论证还是从现实要求上看,实现共同富裕,都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但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仅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也是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实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方式。
  
  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文章认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中国分配制度不断完善,经过多年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显着标志。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又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健全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既要坚持劳有所得、得其应得,又要激发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与劳动联系紧密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劳动者能真正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评价、转化与分配的市场化机制;要健全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建立薪酬市场化评价和分配体系,建立根据经营绩效、风险与责任挂钩薪酬的制度;要积极关注数字经济释放的红利,健全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健全再分配制度。要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逐步由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过渡,发挥好税收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功能;要完善与分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不同分配主体的分配关系,注重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社会保障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效率性;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缩小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提高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健全和完善慈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弘扬慈善文化,借助网络等新媒体促进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扶;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形成人人愿意投身志愿服务的社会新风尚;要以正确的激励导向,推动全社会形成通过勤劳致富、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氛围。
  
  此外,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还应注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新时代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发展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些伟大成就正是现代意义上分配正义的现实体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为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