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河北:“民宿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1-12 16:23:33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据央视新闻报导,近年来,河北多地农村利用特色产业、特色民居等资源发展“民宿经济”,让很多过去无人问津的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老百姓打造出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喝茶、读书、烧烤……这里设施齐全,休闲方式很多,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费石庄村的“桃花树下”民宿,北京游客张磊正和朋友们围炉煮茶。

  与当地知名的“近海民宿”不同,费石庄村距海较远,村民曾多以桃树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并不理想。

  近年来,费石庄村转变思路,利用村中的千亩桃林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对已有民宿和空闲院落的升级改造,“农家乐”转变为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如今,费石庄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生态红利吃上了“旅游饭”。村内有民宿、旅馆38家,一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走进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小戈廖村,一座座古老的石头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林木和清溪的点缀下,俨然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我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最喜欢的就是这些石头房民宿,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北京游客王洁正在这里的“象外高卧”民宿享受度假生活。

  然而,4年前,这片美丽的民宿群区还是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的景象。小戈廖村党支部书记王民书告诉记者,村内石房多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由于四面环山,地处沟谷之中,部分房屋已经被闲置了30多年。

  如何破解“远在深山无人问”的困境?

  变化始于2019年。在区、镇两级的共同推动下,“象外高卧”民宿作为招商选资项目落户小戈廖村。在保留传统建筑原有风貌、格局的前提下,对房屋内部进行精细装修,完善了餐厅、卫生间、供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经过一番修缮,曾经“灰头土脸”的老石房变成了兼具时尚气息和乡土风情的诗意栖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