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3-11-23 11:30:53


 
  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

  中国在倡议中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安全、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积极支持以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认为,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的“赋能性”技术,首要服务于提升人类福祉,因此要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稳健与安全。中国在倡议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体现出这是一个面向全球和全人类的治理方案。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打开令人意想不到的“潘多拉魔盒”?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欣看来,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既导致传统技术风险加剧,又带来了一系列新兴风险,影响社会伦理秩序,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和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具有隐蔽性、跨域性、全球性、长期性。尽管当前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人工智能进行治理,但资本逐利的倾向可能导致技术异化,这就需要从国际层面展开持续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治理努力。”张欣说。

  在倡议中,中国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智能向善”的宗旨,遵守适用的国际法,符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恶用滥用。

  事实上,今年以来,包括美国、英国、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着手开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工作,并提出各自的治理方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朱荣生分析指出,这些方案有的聚焦于治理原则,有的则是抛出行动准则,但国际社会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够突出反映国际共识、提纲挈领的文本,而中国的倡议恰恰为人工智能治理的共识性文本提供了重要基础。

  健全法制 伦理先行

  中国是人工智能大国。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和机构申请了近3万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占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的40%以上。

  在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今年4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同时明确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在倡议中,中国同样提出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和规章制度,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坚持伦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形成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坚持公平性和非歧视性原则,避免产生针对不同或特定民族、信仰、国别、性别等偏见和歧视等。

  张欣表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特征日益凸显,逐步转向“软法与硬法双轨并行、刚柔并济”的新型治理模式。“中国提出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规范及问责机制等倡议,既符合国际治理趋势,又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秩序构建进程中的建设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指出,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认知和治理能力上存在不足,还有部分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推行技术霸权,损害了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利益。“各方应携手落实中国倡议,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和伦理挑战”。

  平等发展 弥合差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能使更多投资转向已经实现自动化的发达经济体,从而拉大富裕与贫困国家之间的差距。专家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智能鸿沟”与治理落差,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代差”风险。

  对此,中国在倡议中提出,各国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与援助,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

  朱荣生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存在着“强者先行、强者定法”的短期特征,一些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落入“弱者落后、遵从强者”的困境。“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并呼吁通过基础设施、人才培训、联合研发、市场交流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展开国际合作和援助,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中国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方愿与各方就人工智能安全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反映“全球南方”对新兴技术的普遍关切,为推动形成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和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贡献智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张力认为,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普遍担心和关注,充分考虑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担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会对其国家安全和主权造成威胁的诉求。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这一国际社会重大议题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言发声,体现了中国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