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博物馆该如何做好文化传承和科普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23-11-26 09:45:15


 
  近年来,志愿者逐渐成为博物馆讲解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年起,北京天文馆开始大力推动志愿讲解员的招募,发展至今,其数量规模已超过科技辅导员。青少年参加“天文小主播”课程培训后,可以自愿申请、并在通过考核后成为天文馆的“小小志愿讲解员”。

  杨冰表示,讲解员能够将展览的内涵、知识和理念有效传递给参观者,是展览和公众之间的纽带,尤其是青少年志愿者能够在同龄人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但随着参观需求的增长,一些讲解乱象也引发业内人士担忧。据瞭解,不规范的社会讲解可能存在知识性错误,也可能出现长时间逗留占用展品展项、不文明使用扩音器等行为,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正常参观,对场馆秩序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吸引参观者注意力,讲述野史、传播不正确的观念,这些行为要坚决制止。”杜水生说。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馆内讲解服务供给”“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杨冰表示,相关规定的出台,为博物馆加强正向引导和强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与特色

  如何推动博物馆更好发挥教育职能?

  据悉,为更好满足参观需求,不少博物馆采取延时开放、增加预约等方式应对参观高峰,让市民游客在想参观时有博物馆可“看”。

  “我国博物馆总数超6000家,资源丰富、类型多元。除国家级博物馆外,很多地区级博物馆的设计陈列也非常好,有自己的独特内涵。”杜水生建议,应合理引导公众多元消费,注意发掘身边博物馆的价值,避免扎堆在少数“明星”博物馆。中小型博物馆可以主动作为,与社区共同探索馆外服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找切入点,立足自身特色和馆藏资源,提升展览的贴近性和吸引力。

  在教育形式上,专家建议博物馆可以探索面向不同观众群体的服务方法,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把博物馆资源引入课堂,开展更丰富多元的活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