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2-14 08:16:42


  中评社北京12月14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再次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南方日报发表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文章表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土壤良好,无论是作为潜在供需主体的企业、高校院所和人才团队的数量,还是金融资本的规模、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消费市场的体量都足以支撑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健康、高效、规模化地运行。然而,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不明确、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不充分,导致中国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匹配,转化效果不理想。从供给端看,中国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高校院所为主体,但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大多处于论文或实验室验证阶段,远未到能应用于产业的成熟阶段;从需求端看,企业提出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意愿都有待提高,将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创业者比较缺乏,培育创业者的土壤不够肥沃。

  文章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要想跨越两者之间的鸿沟,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完善“创业者成长链、企业育成链、成果转化链”三螺旋支撑体系,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完善创业者成长链,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人才,孕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践行者。科技创业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途径,硅谷之所以被奉为“创新创业圣地”,正是无数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通过创办新企业、催生新产业,推动科技成果完成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要加快完善创业者到企业主再到企业家的成长链条,推动“科教融合”,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支持重点高校与龙头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从源头做好创业者培养。提升国家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水平,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推广李泽湘的“科创学院”“导师+学生”创业模式,让潜藏在高校院所的一流科技成果,通过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等途径实施转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稳定公平的法治环境,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鼓励创业者敢闯、敢投、敢担风险。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