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美利率会继续背驰吗?
http://www.CRNTT.com   2023-12-24 10:33:42


 
  在这个背景下,美联储以及各国央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利率不断降低,有些国家甚至负利率。当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远远超过在实际交换中所需要的量,则必然会发生通胀。而如果说一国经济中信用货币,还可以依靠政府强制征收税赋而不发生大规模贬值的话,在国际经济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全球中央政府,这种信用的等级就会大打折扣。

  由于严重的通胀,美联储不得不进入加息周期加以应对。通胀引发的时间点又恰逢疫情冲击和中美经济脱钩论盛行之时,全球供应链不畅的冲击加剧了这一点。

  第二,人行减息趋势的根本在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疫情发生的第一年,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封城等非常措施,使得疫情的蔓延速度大大减缓,而同时期的欧美各国则受到了相对更加严重的冲击。因此,在2020年乃至2021年中国经济都没有受到过大的冲击。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的加息引致美元回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其中。而中国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是前些年对房地产行业形成的过度依赖,使得该行业的变化对经济冲击过大。同时,制造业的相对低端化以及核心技术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则在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上的限制措施后遇到相当大的发展阻力。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一个相对长期的下降过程,经济学界各说不一,悲观的看法主要是基于外贸在持续下降,以及中国经济缺乏持续向上的动力。从经济趋势的分析看,我们必须考察当下的中国经济下降是否已经触底,如果触底则意味着经济即使缓慢复苏、趋势也正在形成。

  一些分析人士根据今年11月出口增速回升,以及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爆雷三大风险已经逐渐释放,得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的结论。笔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低收入人群依然比例很高,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在中期内不会发生;二是政府从人口政策到房地产政策已经在调整,造成产业严重依赖的局面正在改善。从生产要素角度来看,劳动力以及利率下行而产生的低成本资本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中国的国有土地制度使得土地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的硬制约尚不会形成。政策是可以调整的,当下导致人们信心下降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社会上极左言论对民营资本的冲击,二是中美经济竞争再次涉及意识形态纷争,带来大家对战争冲突可能发生的忧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