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湾区吹响人才“集结号” 
http://www.CRNTT.com   2024-01-01 16:28:18


 
  据瞭解,“一试多证”实施以来,已有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累计3500多人获三地技能证书。同时,广东省出台了新一轮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事业单位向港澳青年开放招聘,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报考。

  如今,“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港澳”或“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三地居民便捷流动,广东建成“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237个、港澳地区社保服务网点85个,三地居民还实现了广东社保高频服务网上办。目前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达34.4万人次。

  更多事关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政策措施在大湾区落地。其中,《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陆续出台,让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有章可循。《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升计划(2022—2025)》《深圳市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各个城市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抢人才、留人才”的策略举措,描绘出人力资源服务业新蓝图。

  大湾区合作机遇多

  大湾区连通东南亚,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势必要符合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国际化视野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大湾区创新产业发展。

  广东中小企业促进会就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已经有25%的中小企业出海投资,有40.38%的企业表示有对外投资的意向。

  “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打造成世界级人才湾区的模式,努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大湾区。”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罗红霞提出:“大湾区的人才模式肯定要有两个‘优’,优秀人才要高于周边区域,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效能也要高于周边区域。因此人才的标准可以更高,服务响应的速度可以更快,辐射的范围可以更大,最终达到湾区所向、企业所需、服务所长、人才所想。”

  “人才是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现在努力出海,就要考虑把研究院建在哪里,把人才聚集到哪里。所以,我们想在未来能够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探讨,在人员的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方面进一步升级迭代。”比亚迪集团人力资源处总经理、比亚迪职工代表监事王珍说。

  粤港澳大湾区频繁活跃的人力资源往来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纽约湾区的美国华南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表示,大湾区现有的专家和高素质人才储备是大湾区多年来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纽约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尤其是人才方面。”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恩·伦道夫认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一直保持密切交流,未来更可以将两个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东京湾区的日本·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行长田边久人表示,“大湾区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才、物资和财富,也是地理上的亚洲中心,我们非常期待在大湾区创造新的商机”。

  如何通过合规、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帮助“出海”企业有效应对多样、复杂、个性的海外用工情况,已经成为投身大湾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会针对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为企业匹配相应的人才供应链。比如第一阶段,企业以营销岗位居多,第二阶段需要熟悉建厂和投资的人才,第三阶段则更多需要研发人才。”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市场总监刘萌萌介绍,公司利用自身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帮助国内企业在国外开展服务,帮助企业更稳“出海”。

  大湾区正在吹响人才“集结号”。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中国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席主席黄家杰说:“我们将加强与大湾区不同城市在人才发展工作上的合作,香港可以发挥作为大湾区人才基地的作用,担当输入人才门户的角色,引进外地人才,丰富大湾区内的人才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