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幻象高开低走
2023年1月1日起,日本第12次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为期两年,加上日本担任七国集团(G7)轮值主席国,岸田“名正言顺”地大刷存在感,大打外交牌。
一是营造日本拥有全球话语权的幻象。岸田在访问欧美五国时渲染“东亚或将成为下一个乌克兰”,影射中国“有意在南海和东海单方面改变现状”,扬言日本将成为东亚秩序的“主导者”。在G7广岛峰会上,岸田将G7峰会的经济发展主题进行引申和扩容,意在配合美国建构反中抗中阵营。然而,在各国利益交融、人类命运与共的今天,搞阵营对抗是逆流而动,必将遭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和反对。更何况,G7在国际社会的代表性已经严重缩水、今非昔比了。
二是希望在美欧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发挥桥梁作用。2023年12月1日至2日,岸田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首脑级会议,呼吁各国协作应对气候变化,并有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彰显其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存在感。同时,大力推进日本与东盟各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发起去碳化合作框架“亚洲零排放共同体”,提升日本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岸田试图借此促进日本与美国牵头的欧亚两大同盟体系的战略对接,提升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价值。但是,日方具体能有多大的收效,现在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是谋划提升与东盟关系,推进“海洋安保合作”。2023年12月16日至18日,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在东京举行。多家主流日媒分析,日本对东盟大谈“海洋安保合作”,意在“牵制中国”。东盟内部对加强与日本的安保合作存在明显分歧,有东盟成员国外交官表示,“日本与东盟关系的重点是经济,我们希望维持这一点”。日本外务省2022年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当被问及哪个国家或组织是东盟国家“今后重要的合作伙伴”时,当地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最多。这是此项民调开展以来,中国首次超过日本,中国被认为是“东盟今后最重要的伙伴”。
四是意欲借助首脑会晤改变日本在对华关系中的“低迷”态势。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日本有意借助中日首脑会晤改变其在对华关系中的“低迷”态势。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旧金山会晤,双方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目前日方急于寻求中方围绕核污染水排海启动相关专家磋商机制,要求中国立即取消对日本产食品的进口限制,争取让被拘日本人早日获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