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1:38:25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所强调的并非是文本客观“真实”描写的或者文本叙事的“真实性”,而是追求一种存在于创作动机与文本批评标准之间的某种观念性的“现实”,而这种观念性的“现实”又是一种动态的历史概念,它可以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那种历史使命感,或者民族自省精神;也可以是源自学术研究或者出于延续现实主义作品血脉的某种妥协——比如“新写实”小说。

  既然存在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观念性的“现实”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概念,那么对于中国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现实主义文学而言,其显然应当是一种当代精神,或者说时代精神的呈现。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职高手》这部几乎完全不具备客观“真实性”的小说依然可以作为网络现实主义文学的原因。这是因为其敏锐地捕捉到了彼时方兴未艾的电子竞技浪潮以及在此浪潮之中的新一代青年的生活与精神。

  因此,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既不同于现代文学中希冀的历史责任感,也不同于当代文学中追求的社会责任感,或许其应当是一种基于在对国家与社会历史主潮的把握下,重构被现实表象所掩盖的“真实”之主体。简单来说,就是重新建立网络文学与读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共情”——即在读者与文本之间,于当代的历史之中,实现主体间或者主客体间的共情。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并不需要拘泥于对客观世界“真实”书写,也并不是只能限定于现实题材之上,其创作路径在于实现观念性“现实”的书写,其成功表现的结果便是实现读者与文本间的“时代共情”。

  从当下成功的网络文学来看,单纯的“爽”文已经不再为读者所持续关注。具有持久影响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读者与文学文本之间形成的“共情”。那么对于现实主义文学来说,这种“共情”则必须是“时代”的。成功的网络现实题材小说,除去部分是将现实题材与传统网络文学“爽”的范式做了结合之外,大都还是给读者带来一种能够体验到的与时代浪潮,或者说国家发展同调的精神“共情”,这种“时代共情”可以是批判,可以是反思,也可以是颂扬,而采用现实题材创作只是因为更容易实现这种“时代共情”。实际上,在很多过分追求客观“真实”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中,其反而可能缺乏这种“时代共情”,往往成为某些知识的“宣讲器”、某种现实版“龙傲天”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