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表现之二:“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在意品质生活和性价比,寻找大牌平替与“货比三家”。
在购买全新商品时,积极参与“反向消费”的年轻人也不再盲目跟风追求牌子与面子,不再攒钱购买超出预算范围内的奢侈品以彰显自身的品位与身份。随着对于消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理性,青年群体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平价商品。在渴望构建完整自我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作用下,他们也强调耐用、方便、环保等青年更关注的商品属性,体现出青年群体追求个性发展与善于理性反思的群体符号特征。此外,“反向消费”热潮下的年轻人时刻注重“货比三家”。这些年轻人会在购买商品之前通过互联网瞭解产品信息,做足功课,“货比三家”,甚至货比几十家。他们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获取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购后评价,比如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搜索用户推荐内容、阅读销售平台上提供的购后评价、询问朋友或热心网友等。然后综合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折扣诚意等多个方面,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商品。他们在“悦己”的条件下追求“质价比”,从而实现良性的节约、适度的消费。此外,随着“羊群效应”减弱,青年群体在消费时更依赖自己独立的判断,不愿跟风凑热度。
典型表现之三:“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目的明确,不再囤货,更注重商品的功能价值。
随着电商消费节大促的不断发展,年轻消费者渐渐习惯在“618”“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时囤积商品以享受大额优惠,可以省出一大笔开销。事实上,许多囤积的商品总是没能顺利消耗就过期了。这些囤货在挤占人们生活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反向消费”下的年轻人则果断拒绝盲目囤货。他们会根据商品的用途进行理性分类,再依据分类结果理性购买。他们观察到平台促销优惠规则设计复杂、购物节及促销活动频繁且时间跨度大等问题,购物欲被逐渐稀释;更关心自身消费权益的保障与购买物的合理使用,冲动囤货行为减少。消费者选择把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利用,更偏向选择购买“我真正需要的”而非可能由外界因素诱导产生的“我想要的”,更偏向于购买保值、长期使用、耐用的商品。他们拒绝频繁购买,因为频繁购买是对资源的浪费。他们在选择使用或者保留商品时往往十分谨慎,通常会做深思熟虑的选择,强调消费“少而精”。“反向消费”下的青年群体会根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进行消费搜集,或者出于自我效能的感知、自我发展的需要与风险厌恶的心理,根据自己的能力,平衡长期规划与短期欲望,他们的消费更简单、直接,目的也更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