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4-01-11 08:34:12


 
  聚焦重点领域,以改革驱动农业现代化

  文章认为,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改革深度融合,是以改革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指示,聚焦重点领域,一体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在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持续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发展、农民财产权利更好实现、耕地红线和生态环境得到更好保护。

  加快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基本保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必须以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升为目标,加快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探索通过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连续稳定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和手段等途径,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不断激发农业生产经营热情。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速增效的有效手段,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促进城乡融合,重点聚焦规划体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农业从业人口薪酬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等,通过改革进一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更好引导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共进。

  确保农村社会治理有效。更为完善的农村社会治理是农业生产经营稳定有序的基础性条件,对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保障作用。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应坚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建,探索更多有效的村民自治形式,逐步规范基层党务、政务、经济事务管理的标准和程序,把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

  不断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

  文章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确保二者协同,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完善“三农”工作的领导体制。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农业现代化需要强大的领导力量,将各行业、各领域力量统筹起来,凝聚最大多数人的共识和力量。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构建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引导农民个体力量、农村集体力量、社会多元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贯彻落实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基本要求,持续完善“三农”工作的推进机制。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农业现代化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事无巨细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又须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引发的风险及挑战,为此,必须贯彻落实任务到岗和责任到人的基本要求,攥指成拳、合力推进。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责任扛在肩头、抓在手上。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机制,细化任务部署。三是注重学习经验,比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完善“三农”工作的监督机制。坚持正确的考核监督导向,按照政治监督、工作考核两手抓的基本原则,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三农”工作的实绩考核制度,引导工作重心向“三农”聚焦。实施精准化考核监督,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紧盯关键人和关键事,始终抓稳抓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件事,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做深、做实、做细监督工作。引导多元力量共同考核监督,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