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真挚温和,文人本色
http://www.CRNTT.com   2024-01-21 16:07:28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南方日报报导,《平斋晨话》是戴师伟华新出版的文化随笔集,集名缀以书房名兼他的自号“平斋”,一个“平”字尤见他谦和自得且喜平常之乐的本心。除本书《后记》外,《平斋晨话》凡收文42篇。由追忆求学之路的《致敬,我们的1977级》起首,既有书写师生、同门情谊的真挚之作,也有谈及唐宋名家的文化随笔,为诗歌、唐代文学学术热点专著所作的序跋选,是戴老师多年生活与学术生涯点滴的汇聚,展现了他诸多日常里温暖的生命风景。

  红白装帧的封面素净淡雅,是《平斋晨话》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而这恰与其内里文墨的真挚温和互为呼应。“真挚”二字,用来形容阅读《平斋晨话》的第一感受,确乎贴切。

  其一是情真。谈及求学致知道路上恩师们的《致敬,我们的1977级》《学术斗士任中敏先生》《学领新时代的傅璇琮先生》等,其情意之真切,让人动容。《平斋晨话》的怀人随笔特色之一,是多起笔于此时此刻的平凡日常小事,时空由此向前向后自在舒展,相遇相识后的生活于是逐渐进入读者视野,并成为文字打动人心的基础。譬如《学领新时代的傅璇琮先生》中,从傅璇琮先生卧病在床后自己忧心不已的“此刻”说起,回溯去京探视时与傅先生交谈的种种情状。傅先生在许多学术场合都身着那件土黄色的外套,而“先生走了,他的那件土黄的外套被定格了”,则让深切的怀念在这篇怀人随笔的结尾达到高潮。这便是《平斋晨话》中怀人随笔的另一特色——看似哀而不伤的端庄文字下,却有着巨大的悲伤力量震颤纸面。

  再者是思真。从《陈子昂与李白过荆门》《杜甫的凄凉》到《苏轼的智慧》《米颠的颠狂》再到《芈月释“嬴”》《嵇康与山巨源书》,这些文化散文起始于作者本身从事的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上达战国、曹魏,下至宋家名士,辽阔的学思赋予了它们深厚的底蕴。相较于第一类散文中的情志散发,这类文化散文更讲求“思真”,以学术方法贯通文思,言必有史料辅佐,是以随笔形式承载学术之思,正应了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处理材料的方法——“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

  随笔讲求文随心动,除真挚的笔触外,节奏与语言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部分。叙事节奏的不疾不徐,是《平斋晨话》呈现温和质感的重要原因。

  或是因为治学唐代文学的缘故,《平斋晨话》处处浸濡着诗词韵律的典雅古意,文字行进颇有波澜不兴的淡雅之感。《从此东山无故人》虽是以告别老友起笔,却笔锋一转写及可爱乖巧孙女田田,让读者随之放慢步伐,和作者一道用美好的当下告慰匆匆过往与淡淡乡愁。《盛世中华日日新》时间跨度长达数十载,“初识”“书品”“投稿”“墨迹”四章在相当舒缓的节奏中细细梳理和中华书局的缘分,回忆当年的交往琐事,尤其谈及中华书局诸位先生一心为学的学术志向和帮助后辈的高尚德行时,让人读来去浮躁、思自身,从而心神俱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