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一所大学究竟靠什么美名远扬?靠什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靠什么赢得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今天的大学发展,特别需要有基于使命感的战略谋划和长期主义,需要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规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地解构建构人类的生活形态甚至是生存方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呼唤卓越大学和优秀人才;高等教育生源正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致力于识变应变创新发展,落伍大学或陈旧学科专业的命运一定是关停并转,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推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必须加强理论武装。人与环境的互动互化是马克思恩格斯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于一体的理论创新。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与时俱进办好大学,我们要更加注重协调处理好内外部关系,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环境良性互动,为实现新的目标赢得时间与空间。
大学为民族而生,因使命而兴
大学为民族而生,因使命而兴。要积极响应并有力支持政府工作。我在长沙和永州几所大学工作时,不仅认真研读每一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认真研读长沙市、永州市以及学校所在行政区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搞清各级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从中寻找办学思路、办学方向、工作任务和发展机会。
要赢得政府支持重视,必须常问:“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个区域布局我们这所大学?”
要自觉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首要的是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建立广泛联系,开放包容,走出去,请进来,源源不断吸纳优质社会资源,输出智力成果;俯首倾听“三农”一线的声音,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确定科研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