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法国国礼《论语导读》背后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3:40:45


 
  梅谦立说,贝尼耶希望在法国更广泛地传播儒家思想,重建国家政治的哲学、道德基础。“他写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译作,而是希望为当时的法国君主提供一面哲学思想的镜子,更好地照鉴自己。”

  那么,当时的法国需要对照瞭解什么呢?

  自1750年以来,贝尼耶《论语导读》其中一部手抄本,一直被珍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下属军火库图书馆。馆长奥利维耶·博斯克认为,“最有可能的是,贝尼耶注意到儒家著作中有能够启迪君主改善国家治理的内容”。

  博斯克说,贝尼耶这部书旨在向君主阐明“基于道德、尊重、平衡的东方价值观”,“让国王成为更好的治理者”。

  “为法国现代化提供启迪”

  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300多年前贝尼耶的著作即将同中国读者见面。《论语导读》中译本将以《孔子与君王之学》为书名出版。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汪聂才是该书的主要译者。

  “这本书因其作为‘国礼’而备受关注。我们将其译成中文以飨读者,希望学界还有普通读者能够有机会一睹其真容,从而得以瞭解300多年前儒家经典在欧洲的影响力,体会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意涵。”汪聂才说。

  18世纪,欧洲出现持续百年的“中国热”。欧洲人发现,源自东方的儒家文化揭示了可以不依靠宗教力量,而以伦理道德支撑一个社会和平、有序发展,人们遵循孔子的教导诚意正心、认识自然、设立制度、和平生活。这些思想深深启发了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如伏尔泰、魁奈、莱布尼茨等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