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东北冻梨“解冻”了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12:06:30


 
  冰天雪地,走进“猫冬”的东北乡村,大伙儿盘腿坐在火炕上,围着一桌美食唠嗑,从年景收成到儿女婚嫁,从村中趣闻到国家大事。酒喝到尽兴,“心肝胃肺都着了火”,便有人端来一盆网球大小,黑铁蛋似的冻梨。一口下肚,酸中带甜,清凉爽口,瞬间把“酒火”撵得无影无踪。

  从小在辽宁盘锦市农村长大的佟伟说,儿时每当家人买数十斤梨冻在院子里,就意味着年的脚步近了。冰爽可口的冻梨,成为大餐过后解腻的最佳选择,是春节招待客人的上品。“尽管我已年过四十,可还总盼着过年,盼着冻梨那幽幽的清香飘近,滋润着一个又一个好日子。”

  东北人对冻梨的思念,延续了上千年。

  与冻梨有关的文字资料,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契丹族的冻梨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将冻梨称为待客的上品。

  一颗冻梨,对古代人来说,是寒冷的冬季里为数不多的鲜甜,尤为珍贵。气候多寒,土地生长期短,从游牧走来的契丹族不甘寂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研究表明:辽代契丹地区曾盛产桃、李、梨、杏、枣、板栗等干鲜水果,还培植了西瓜。

  到了冬季,契丹族除了将水果冻起来,还会将梨、柿子等晒干保存,制作出“蜜果”,类似于当今的果脯。《契丹国志》中记载,为贺宋朝皇帝生日,送上“蜜晒山果十束棂碗,蜜渍山果十束棂匣”。

  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翻滚,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加快,在清朝,冻梨作为一项重要的贡品,已经成为皇权的象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