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华时评|弘扬亚洲价值观,促中国东盟相知相亲
http://www.CRNTT.com   2024-02-03 09:54:00


2月2日,演员在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上表演开场舞蹈《脱胎漆韵》。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中评社北京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天

  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扬帆再起航。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助力双方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共同弘扬亚洲价值观的基础上,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文相通、命运相系,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商人前往东南亚经商。在明代,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随郑和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各国,一些人留居于此并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东盟成立后,中国1991年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并作为域外国家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此后30多年间,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携手应对国际格局深刻演变,跨越式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成就,得益于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更离不开双方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历史选择。东方文化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诉求。中国和东盟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路径,以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异妥处分歧和问题,共同维护和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印尼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发展红利不断惠及民众,命运共同体意识愈发深入人心。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中国东盟合作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需要民心相通的“和”动力与文化交流的“软”助力,是双方民众友好往来和相知相交结出的丰硕果实。

  2014年以来,双方共同举办了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媒体交流年等活动,结成225对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从2013年的1820万人次增加到疫情前的6500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近4500架次。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也守望相助,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为双方民众建立起免疫屏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