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莫让不良网络流行语侵害未成年人
http://www.CRNTT.com   2024-02-03 09:58:47


 
  马丽红认为,网络流行语有正向和负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鲜、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语言存在表达不规范、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导向的特点。未成年人的甄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极易被这些网络语言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分析,未成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从未成年人的角度看,这些网络流行语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他们一有机会便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

  “在网络环境里,未成年人感觉到自由,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都会比较充分,孩子们喜欢使用网络流行语是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未成年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过度接触和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对其产生误导,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学习和沟通技巧的发展阶段,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还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其日常交流能力下降。家长、学校、平台三方应形成合力,共同抵制不良网络流行语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未成年人正处于语言学习和沟通技巧的发展阶段,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限制,对他与别人沟通造成障碍,所以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用一种开放的思想去对待,不要被这些网络流行语限制。”储朝辉说。

  他提出,校园里要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不良的、存在歧义的网络流行语,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通过讲解语言的规范性、语言学习及训练,让孩子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掌握正确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加强语言规范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储朝辉说。

  有家长提出,有些网络流行语常被用来进行同学之间的攻击,可能导致校园“软暴力”的问题。对此,马丽红建议,家长和学校应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学校教育应杜绝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