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江西武宁县:乡村善治从“治理”到“智理”
http://www.CRNTT.com   2024-02-04 11:41:55


  中评社北京2月4日电/据农民日报报导,1月中旬,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村民毕延义准备扩大果树的种植规模。让他底气十足的是今年产业发展资金不再犯愁,凭着很高的“公德积分”,他今年有望拿到当地银行的20万元产业发展惠农贷款。

  这只是东山村推行乡村善治的一个缩影。村民通过累积公德积分,在当地银行获得产业发展惠农贷款,让东山村村民从“要我治理”转化为“我要治理”,从“要我发展”转变成“我要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治理从“治理”到“智理”。

  在庐山西海景区,一条最美水上高速公路横穿而过,“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东山村就坐落在此。东山村地处庐山西海中段北岸,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来自16个省份108个姓氏的村民在此定居,是个典型的移民村。8年前,东山村是一个出行不便、垃圾成堆、“等靠要”思想较重的薄弱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山村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将乡村管理日常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村里成立公德积分理事会,对村民在“思想进步、邻里和睦、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敬老爱亲、热心公益、扶助感恩”8个方面进行评比,并把积分存入村民的“产业发展贷款”账户。同时导入银行管理模式,村民不仅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换取银行的授信额度。截至目前,有104户农户通过积分兑换信用,累计贷款达1800多万元。

  这样的“智理”模式在武宁全县许多地方得到推动。为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的热情,武宁县多地推出“公德积分”制度,对各类美德善行进行量化评价,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文明行为等都可获得加分。目前,武宁县有七成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公德超市”,近百家超市兑换物品价值约500万元。

  毕延义种了500多亩果树苗木,去年上半年,橘子育肥管理需要投入,正在他犯难之时,村里对他评定的80分公德积分派上了用场,中国农业银行武宁县支行据此给他发放了10万元产业发展惠农贷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